政策

太和县养殖猪政策规定

2025-02-12 10:16:41 次浏览

太和县养殖猪政策规定

太和县针对畜禽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畜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猪肉等畜禽产品的供应安全。以下是太和县养殖猪相关政策的主要

一、总体目标1. 保障供应安全:以保障猪肉等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为目标。

  1. 建立调控机制:建立预警及时、措施精准、响应高效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

  2. 落实责任: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属地责任。

  3. 提升产业质量:强化监测预警,完善调控机制,稳定支持政策,补齐发展短板,激发市场活力。

  4. 发展目标: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肉蛋奶总产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以上。到2025年,肉蛋奶总产、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分别达到15万吨以上、85%和95%,到2030年分别达到18万吨以上、90%以上和96%以上。

二、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1. 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按规定纳入补贴范围,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现应补尽补。

  2. 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以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支持畜禽类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壮大。

三、加快建设现代畜禽种业1. 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深入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鼓励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种畜禽场,推广应用优质高产畜禽品种和技术,扩大优质种群规模,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四、持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1. 合作机制:与县卫健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关口前移,联防联控,严防人畜共患病。

  1. 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和队伍建设。

  2. 疫病防控:强化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分类推进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禽流感等重点动物疫病防控。

  3. 养殖场分级管理:建立基于防疫水平的养殖场(户)分级管理制度,对分级管理考核靠前的养殖场(户)在项目申报等方面优先推荐。

  4. 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五、优化畜禽屠宰加工布局1. 发展模式: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发展模式,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发展。

  1. 畜禽屠宰企业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畜禽屠宰企业监管,推动畜禽及其产品可追溯管理。

六、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 养分平衡管理制度:推行养殖粪污养分平衡管理制度。

  1. 种养结合:鼓励在规模种植基地周边建设与消纳能力相配套的养殖场(户),促进种养良性循环。

  2. 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养殖粪污就近就地利用,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机制。

  3. 污染防治措施:科学合理推动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探索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收储运补贴机制,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4. 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积极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和保险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

七、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节机制1. 核心调控指标: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建立异常变化自动触发调控机制,当月度同比变化率超过5%时,采取预警引导、鼓励生猪养殖场(户)加快补栏二元母猪或淘汰低产母猪等措施,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合理区间。

  1. 规模养殖场备案:做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在全国生猪养殖场系统备案工作,动态监测其生产经营情况,保持规模养殖场(户)数量总体稳定。

  2. 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建设: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建设,建立县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年出栏1000-2999头的规模猪场)。

4.

养殖发发网
肉食鸡养殖最新政策 挪威三文鱼养殖政策规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