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养殖肉牛补贴多少
安徽省肉牛养殖补贴政策概述
以下是关于安徽省肉牛养殖补贴政策的详细信息:
一、支持秸秆饲料生产供应- 补贴对象:肉牛养殖场(户)、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补贴内容:
新建或改扩建容积在500立方米及以上的单体黄(青)贮窖,每立方米贮窖补助不高于30元。
新建或改扩建面积在500平方米及以上的单体干草棚,每平方米干草棚补助不高于150元。
单户收贮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的,每收贮1吨补贴不高于35元。
单户收贮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每收贮1吨补贴不高于65元。
每个县(市、区)补助资金总额不超过800万元。
二、支持肉牛良种繁育- 补贴对象:新建的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种公牛站。
补贴内容:
新建的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200万元。
新建的国家种公牛站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300万元。
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种公牛,每头补助10000元。
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基础母牛,规模超过50头的,每头补助3000元,单个主体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从省外新引进基础母牛,规模超过50头的,按照“见犊补母”的原则,每头母牛每产1犊补助350元,最多补助不超过3胎,单个主体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对单场(户)成功使用10枚胚胎及以上并产犊的,每枚胚胎补助500元,单场(户)补助不超过20万元。
培育具有安徽特色的肉牛新品种,纳入到种业良种联合攻关支持范围。
三、支持肉牛规模养殖- 补贴对象:市、县(市、区)政府。
补贴内容:
支持市、县(市、区)政府利用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发展肉牛产业。
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加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力度。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依规统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秸秆综合利用、畜牧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强镇等资金,着力支持提升养殖基地、屠宰加工、仓储保鲜等设施装备水平,打造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肉牛强镇强村。
四、支持肉牛屠宰加工- 补贴对象:肉牛屠宰加工企业。
补贴内容:
省财政对企业在省内新建或扩大肉牛屠宰加工产能,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最高按照1亿元贷款额度给予实际贷款额度1%的贴息补助。
对省内屠宰企业屠宰具有产地检疫证明的育肥出栏肉牛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按新增每头200元给予奖励。
五、支持粪污资源化利用- 补贴对象:肉牛养殖场(户)。
补贴内容:
大力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指导养殖场(户)规范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对于配套土地面积不足的,应委托第三方代为实现粪污资源化,或将污水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大力实施畜禽液态粪肥还田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提升等工程,推动畜禽粪污由“治”到“治用兼顾,以用为主”的跨越转变。
六、支持肉牛疫病防控- 补贴对象:肉牛养殖场(户)。
补贴内容:
保障公益性事业经费支出,加强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建设。
以种牛场和规模牛场为重点,统筹推进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