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泛底
对虾养殖泛底的处理方法
一、水体对流,改善底质
进入秋季后,为了改善池塘底泥的状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议向池中泼洒维诺众养菌补充有益菌,这些有益菌能够分解水中过剩的饲料和排泄物,从而迅速改善池塘底泥的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底泥中的耐久腐植质能够得到良好的气性分解,转变为新生的腐植质,并且能够分解浮泥中的有机质。同时,还应该增加硫化的频率,以提高氧化还原电位,有助于解决缺氧和过量有机物的问题。
二、倒藻死藻的处理
在秋季过后,池塘中可能会出现倒藻和死藻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维诺众养菌进行解毒,增强藻类活力的作用,可以缓解藻类的死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弧菌泛滥,确保养殖池塘的良好运营。
三、定期清理底部物质,增加水体溶解氧
养殖者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秋后触底的发生,如定期清理底部物质、增加水体溶解氧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改善水体环境,减少对虾的压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对虾养殖的基本技术和管理
一、养殖技术
选址和池塘准备:养殖白对虾时,必须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底质好的地区。塘堤宽度不能小于2米,沿池堤内应设有投饵台,池深约 米。虾池面积以5-10亩为宜,一般不超过20亩,形状可选长方形或圆形,池堤需做好护坡。
清塘和消毒:清塘的目的是杀灭有害生物,如鱼、虾的病菌等。在放苗前15-30天可以进水20-30cm,使用保虾除鱼净1ppm兑水进行全池泼洒。1天后每亩用二溴海因(颗粒型) 兑水进行全池泼洒,然后封池2-3天。
虾苗选择和放养:选择虾苗时,必须选择优质虾苗进行放养。优质虾苗具有体长 以上,有附壁行为,体形肥壮,体形完整,无损伤与畸形,群体发育规格整齐,肌肉饱满透明,附肢中色素正常,肠胃充盈食物,弹跳灵活等特点。
放养密度:放养虾苗时,可以根据池水深度、换水条件、增氧设施、养殖方式、种苗大小、饵料供应、养殖的产量与规格、设备与管理经验等因素决定密度。一般放养的密度为2-5万尾/亩。
二、养殖管理
水质管理:养殖前期及中期不需要换水,养殖前期每日少量添水3-5cm,直至水位达到 保持水位不变。养殖中后期可根据透明度及藻相变化适量换水,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缓慢加到以前的水位,日换水量应控制在5-10cm,并每隔10-15天使用二溴海因 进行疾病预防。
投喂管理:放苗30天内,由于池水基础饵料较丰富,日投喂一般是2次;30-60天后,日投喂量为3-4次即可;到后期虾个体达8g以上时,日投喂可以增多,应分散投喂增加到5次。投饵应遵循“少量多次、日少夜多、均匀头尾、合理搭配、交替使用、先粗后精”的原则。
收获和管理:白对虾经过75-95天的养殖,平均50-60尾/kg时便可收获。收获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锥形网排水收虾、虾笼收虾、电收虾。
对虾养殖周期
白对虾的养殖周期一般是4-10个月左右,生长速度较快的3个多月就可上市售卖。它们的生长周期与苗种、投放密度、天气、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有一定关系。一般生长速度比较快时80天就可达到80尾/斤,比较慢时100天约30尾/斤。
来说,对虾养殖泛底现象的处理主要集中在改善水体环境、定期清理底部物质和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