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水产养殖入秋技巧

2025-02-11 09:43:26 次浏览

秋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投喂管理

秋季早期阶段天气转凉,水温适合养殖鱼类快速生长,投喂要按照“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点、定时)进行。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养殖水体水质、养殖鱼类摄食情况等及时做出调整,投喂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8成饱为宜。到达秋季中后期,水温逐渐降低,鱼的摄食量下降,可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尽量晚停食,为鱼类越冬储备充足营养和能量。对主养草食性鱼类的鱼池,利用秋季青绿饲料充足的优势,加大青绿饲料投喂量。一般先投喂青绿饲料,待吃完后再补充投喂全价配合饲料。

水质管理一般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不超过20厘米,保持鱼池水位在较高水平,以提高鱼池鱼载量,并有效减缓水温波动。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避免在傍晚加水导致池水缺氧。合理使用增氧机增加鱼池溶氧,一般在晴天中午、阴雨天清晨、阴雨连绵天夜间开启2-3小时;全天24小时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池水的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等指标,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换水、增氧、消毒等应对措施,确保鱼池水质稳定。

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摄食等情况,据此调整投喂、水质管理等措施。及时清除水中死鱼、杂草、漂浮物等,防止水质恶化。重点检查池水溶氧状况,防止鱼类半夜到次日黎明发生浮头、泛塘;鱼群有浮头预兆时,立即开启增氧机;对没有配备增氧机或有停电风险的,可采取加注新水或全池泼洒增氧剂的措施来增氧。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鱼体受伤后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夜晚加强防盗巡视。

适时起捕根据市场售价,可适时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以降低鱼池中养殖鱼类密度,降低鱼池的鱼载量压力,促进剩余养殖鱼类的生长;同时避开商品鱼集中上市高峰期。在起捕前一天停料或减少投喂,鱼饱食易在拉网、运输过程中死亡。起捕时间选择天气晴好、水温适宜、溶氧较高、无鱼浮头的黎明时分。不能在闷热、傍晚、鱼浮头时拉网捕捞。

苗种选择投苗前需对种苗进行常见病原检测,选择优良品种生产的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生产,不可使用检出疫病病原的苗种。

水质调控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控养殖水体。对于开放的池塘养殖模式,天气变化前4天,用对虾饲料或鱼饲料、糖类等作为培养基扩繁益生菌,益生菌扩繁时间一般36小时以上。天气变化前3天,需要对养殖池塘底质用增氧型消毒剂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后约2小时用含氯石灰(水产用)处理水体。水体消毒后约12小时,使用活化培养的益生菌菌液和藻类营养盐重新构建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加强极端天气前的预防管理,合理控制池塘水深,加固池堤和水电设施,疏通应急水渠,避免灾害天气造成池水漫灌、池堤决口、水电设施损坏等;配置一定的蓄水池,应对干旱天气时养殖池塘的用水需求。

使用二级处理水养殖受天气变化、发病池塘水排放等影响,外源水体质量不稳定,可能含有病毒、条件致病菌和寄生虫,外源水进入虾蟹养殖池塘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建议采用二级处理,设置2个蓄水池,外源水进入一级蓄水池后进行消毒和沉淀处理,2天后将表层水引入二级蓄水池再次进行消毒和曝气处理2-3天,水体余氯去除后将表层水引入虾蟹养殖池塘。

饲养管理一要做好水草管理

养殖发发网
元宝栀子的养殖方法 朱砂珍珠养殖方法和技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