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地河蟹的养殖方法

2025-02-11 09:43:17 次浏览

地河蟹的养殖方法

稻田养蟹的生态效益稻田养蟹属于生态农业。蟹在稻田之中以小鱼、害虫、小虾、杂草为食,可以减少稻田内的害虫和杂草数量,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蟹排出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为水稻提供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最终实现水稻和蟹的双丰收。

稻田河蟹养殖方法1. 稻田处理 - 在距离田埂 处挖围沟,沟宽80-100cm,沟深50cm,坡度比为1: ,然后每间隔 挖畦沟,与围沟相连。

  • 在水沟沟坡处,每隔50cm挖一个洞穴,供螃蟹穴居。

  • 稻田田埂处修建防逃墙,同时在进、排水口布设防逃网。

  1. 河蟹放养 - 使用生石灰乳液进行消毒,然后施加腐熟农家肥,培育水质。

    • 秧苗移栽后7-10天左右,选择大小相差不大,体重在30g/只以上的小蟹进行放养,每亩地均匀分散放养3000-3500只。如果是蟹苗,每亩放养 万只。
  2. 管理 - 蟹苗期时,主要投喂蛋黄、蚕蛹粉。蟹种期后,主要投喂米糠、浮萍、谷粉、鱼粉、豆类等。

    • 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3-5%左右,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投喂一次,其中傍晚的投喂量占据日投喂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 一般情况下,每隔3-5天换一次水;高温季节时,每天换一次水。换水时间为每天的上午10点左右,每次换水量为三分之一,同时水温差不能超过3℃。

    • 每隔30天,每亩地喷洒10-15kg的生石灰乳液,进行消毒。

池塘河蟹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1. 池塘的准备 - 池塘的选择要求水草丰富、水质清新、阳光充足,面积要根据养殖规模来定,一般要求为2~10亩,深1~ ,排灌水方便,底质为硬质的黏土为宜。如果池底的淤泥过厚,则要清除淤泥。

  • 池塘的进出口要设置防逃网,四周也要有防逃设施,可以选择使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等,具体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定。

  • 清塘消毒。为了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一般在放养蟹种的前半个月使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用量约为每亩75kg。

  • 种植水草。种植水草不但可以给河蟹提供天然的饵料,还可以为其提供隐蔽的场所,可提高河蟹的成活率。水草的种植面积要适宜,一般约占全池水体总面积的67%。

  1. 蟹种的选择和放养 - 蟹种的规格一般以每千克100~200只为宜。蟹种放养前要先暂养一段时间,让其有一个过渡的阶段。

    • 蟹种的放养密度要适宜,一般控制在每亩2000只左右。
  2. 饲料投喂 - 蟹种放养后,当水温达到11℃以上时就需要人工投料。人工投料的原则是前期精、中期粗、后期荤。

    • 人工投料的量一般为河蟹体重的5%~8%,每天分2次投喂,上午1次,傍晚1次,并且以傍晚为主。
  3. 水质管理 - 蟹种在放养时要求水有一定的肥度,因此每周要加水1次,并且水位要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加深。

    • 在气温升高的季节还要及时换水,一般5~6月每半个月换水1次,7~8月每周换水1次,9月以后则可每10天换水1次,每次的换水量为池水的30%。
  4. 病害防治 -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还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对于病害要以预防

养殖发发网
红木养殖技术 肉猪的传统养殖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