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宽体水蛭养殖技术规程
山东宽体水蛭养殖技术规程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准备1. 选址: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 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 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二、水质管理2. 水质:水对于水蛭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养殖水蛭的水要选择天然无污染的,一些肥水或者农药含量较高的水质都会对水蛭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选择水源时养殖户要慎重。为了保证养殖池的水源质量,最好能长期保持活水的流通。
三、种蛭的选择与放养3. 种蛭选择: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公斤(2000-2500条)。
- 孵化:水蛭一般在11℃以上可以繁殖产卵,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中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防踩破卵茧。
四、日常管理5. 投喂:水蛭常见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和一些动物血块。初期在养殖场地均匀放置一定数量的田螺、河蚌,然后辅助一些血块喂养,加快其生长。一般早晚各喂养一次即可,投喂时常控制在1-2小时左右,每次都少量投喂,让水蛭能最大程度进食,减少饲料损耗。
- 控温:水蛭怕高温,养殖场所要有控温手段,尤其在夏天。夏天最好搭建一些遮阳网,或者在水里投放一些漂浮的水生植物,减少阳光直接接触水蛭的机会。若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水池水深,保持水底温度适合生长。
五、越冬管理7. 越冬:水蛭的耐寒能力较强,一般不易被冻死。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这种方法可使水蛭正常生长和活动,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六、疾病与天敌防治8. 疾病与天敌防治:定期观察水蛭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常见疾病有肠胃炎、黑斑病等,可通过调整水质和饲料进行预防。天敌主要有鸟类、青蛙等,可通过设置防护网等措施进行防范。
七、捕捞与加工9. 捕捞:早春放养的种蛭到4-5月份可产幼蛭,9-10月份可成长为商品蛭加工出售。用稻草等秸秆作物扎成小捆,以畜禽血浸泡后放入池中,水蛭闻到后会聚集在草捆上,将其捞出。可用石灰掩埋,20分钟后待其死亡取出晒干或用草木灰拌匀晒干。干品要求干净整齐无杂质,以整条水蛭自然扁平、背部稍隆起,质脆易折,断面呈胶质状并有光泽为最好。正常情况下每亩可收成品800~1000公斤(干品为500-600公斤)。
八、注意事项
防逃:在池塘外围砌防逃墙,墙高80-90厘米,地下部分在30厘米以上,墙内侧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墙面越光滑水蛭越容易逃跑)。
多放养水生植物: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因为水蛭怕阳光直射,水葫芦和浮萍既是田螺的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