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株洲市农村养殖业政策解读

2025-02-17 10:06:14 次浏览

株洲市农村养殖业政策解读

近年来,株洲市在农村养殖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这一产业的安全、优质、生态和高效发展。以下是株洲市农村养殖业相关政策的详细解读:

养殖业发展概况

株洲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秉持“安全、优质、生态、高效”的理念,推动现代养殖业的发展。2015年,全市养殖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其中生猪产业成为全市农业的第一大产业。

政策支持

  1. 政府扶持 - 株洲市委、市政府将养殖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来抓,并纳入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

    • 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现代养殖业发展的意见》,从资金、土地、融资、风险等方面破解发展瓶颈。

    • 每年有4个以上的养殖业项目被列入全市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重点帮扶。

    • 畜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被列入全市“民生100工程”。

  2. 资金投入 - “十二五”期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亿元,市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引导民间和社会投资12亿元以上发展养殖业。

    • 形成区域养殖布局,如炎陵白鹅、攸县麻鸭、茶陵黄牛、醴陵黑山羊等。

生态治理

  1. 规模养殖和污染治理

    • 积极扶持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和养殖污染治理。

    • 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行人畜、雨污、干湿“三分离”。

    • 90%以上规模养殖场建有沼气池、化粪池、多级沉淀池,有效控制粪污直排。

    • 设立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关停搬迁城区、湘江沿岸1公里内的规模养殖场860家。

    • 建成有机肥厂、工业化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发电厂,完成1520个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

龙头企业带动

  1. 产业链建设 - 打造养殖、加工、储存、销售的全产业链。

    • 全市涌现唐人神、龙华牧业等养殖龙头企业19家。

    • 推广应用现代化设施,如自动投料、智能喂料、高床饲养、恒温环境、粪污循环利用等。

    • 建立原种场、原种扩繁场、种畜禽场、种公畜供精站等良种场47家。

  2. 合作社发展

    • 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500余个,吸纳入社养殖户70%以上。

    • 采取“政府+企业+银行+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带动农户共奔致富路。

科技服务支撑

  1. 技术培训 - 对全市110个乡镇站长和县市区机关人员进行全员培训。

    • 加强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和防疫员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 推广“养殖小区(场)+沼气池+生态种植园”循环经济模式。

  2. 科技示范 - 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余户。

    • 派出技术人员与规模养殖户结成“对子”,开展科技服务。

法规和监督

  1. 生猪屠宰管理 - 规范生猪屠宰管理,确保肉类食品安全。

    • 对冒用、使用伪造的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或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等证章牌行为的处罚。

    • 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点拒绝代宰经检疫合格的生猪的处罚。

    •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点无害化处理的监督检查。

补贴政策

  1. 国务院发布的五大养殖政策 - 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猪牛羊禁养、限养规定。

    • 为养殖户开启绿色通道和高速免费通道。

    • 支持异地重建,不搞一刀切。

    • 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

    • 提供50%的财政补贴,用于新增、改扩建粪污处理设备。

通过上述政策和措施,株洲市在农村养殖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还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株洲市的农村养殖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养殖发发网
标准化养殖补贴猪 梅河口养殖用地政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