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养殖法规有哪些条款
无公害养殖法规的主要条款
无公害养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养殖产品的安全性、健康性和环保性。以下是无公害养殖法规的一些主要条款:
1. 根据《畜禽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畜禽养殖污染物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和《畜禽场空气质量指标》,养殖场所必须达到一定的环境标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畜产品质量要求根据《畜禽产品质量要求》,无公害养殖的产品必须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包括肉质、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3. 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卫生法》规定了养殖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卫生标准,确保养殖产品的安全性。养殖者需要定期进行卫生检查,防止病菌滋生。
4. 农业部颁布的标准《无公害食品--猪肉》是由农业部颁布的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猪肉的生产要求和检测方法。类似的还有其他畜禽产品的无公害标准。
5. 动物防疫法规《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条例》、《饲料卫生标准》、《畜禽饮水水质》和《兽药使用范围》等法规,规定了养殖过程中动物防疫的具体要求,包括饲料和饮水的质量控制、兽药的合理使用等。
6. 无公害化处理制度当养殖场的畜禽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遵循“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杀宰、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并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7. 免疫制度养殖场必须遵守《动物防疫法》,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畜禽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8. 兽药使用管理制度
兽药的使用必须由兽医决定,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并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
9. 消毒制度通过消毒可以减少和杀灭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源,减少畜禽被病源感染的机会。大门及养殖舍进出口必须设立消毒池,消毒来往人员的靴鞋和进出车辆的车轮。
10. 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实行投入品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供应、统一使用的管理模式,并做好相应记载。
11. 生产管理员职责生产管理员负责拟定生产布局、生产计划、品种搭配,组织产品收获、包装等;负责记录基地的生产状况、生产作业及质量控制等;负责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病虫害防治药物除外),掌握库存情况;负责对种植(养殖)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培训;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生产技术和设施;负责基地新品种种植(养殖)示范。
12. 植保员(动物防疫员)职责植保员(动物防疫员)负责管理基地环境卫生,调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趋势;负责拟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统一选购药物;负责病虫害防治作业;负责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药物。
13. 产地环境条件根据NY/T 5361-2016《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标准,养殖产地的选择、环境保护、养殖用水、养殖产地底质等方面都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确保养殖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14. 政策法规宣传为了提高养殖户对无公害养殖政策的知晓率,政府相关部门会定期组织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向养殖户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些规定。
通过遵循上述法规和标准,养殖户可以确保其产品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和生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