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淡水鱼养殖政策文件
云南省淡水鱼养殖政策文件
云南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总体要求1.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守牢渔业安全生产底线。
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发展资源经济,保护养殖水域,防治养殖污染。
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市场主体,依托科技支撑,转变发展方式。
拓展产业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为保障食物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目标:
到2025年,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5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渔业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50:15:35。
渔业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同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重点任务
发展高端冷水鱼:
主推鲟鱼、鳟鱼等品种,建设以曲靖市为中心的滇东北冷水鱼产业园区、以丽江市为中心的滇西北冷水鱼产业园区为龙头。
以金沙江流域7个州市为重点区域,从苗种研发、设施养殖、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全产业链打造,形成世界一流的高端高价值冷水鱼优势产业带。
到2025年,冷水鱼总产量和经济总产值分别达到4万吨、60亿元以上。
提质大宗淡水鱼:
主推草、鲤、鲢、鳙、鲫鱼等品种,以滇中传统养殖区域为重点,稳定池塘养殖,建设高品质水产品供应基地。
以电站库区和灌溉水库为重点,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生态渔场。
以水稻种植集中区域为重点,拓展稻渔综合种养。
提升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品种、多样化的水产品供给和休闲、观光、体验、康旅等旅游产品。
壮大优势罗非鱼:
着眼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沿罗平-新平-盈江一线以南的文山、红河南部、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和德宏等热区。
加快推进池塘改造和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罗非鱼苗种、养殖、加工、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形成滇南罗非鱼优势产业区。
到2025年,罗非鱼总产量和经济总产值分别达到22万吨、70亿元以上。
培植特色水产品:
围绕九大高原湖泊和六大水系,以丝尾鳠、滇池高背鲫、大头鲤、滇池金线鲃、鱇浪白鱼、云南裂腹鱼等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
推广已认定新品种,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土著鱼。
稳妥审慎引进美国加州鲈鱼、美国叉尾鮰、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等名优品种养殖。
推进雨生红球藻、螺旋藻等藻类生产、加工。
重点工程1. 种业提升工程: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加大水产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强化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结果运用,制定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积极推广优良品种、特色优势品种。
推进土著鱼、新品种产业化,建设1个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场。
突出虹鳟、土著鱼苗种繁育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一批水产遗传育种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力争再认定1-2个国家水产新品种。
扶优扶强种业企业,加强苗种技术成果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
推进水产苗种场规范化建设,改善苗种生产条件,提升水产苗种生产能力,水产苗种自给率提高到80%。
健康养殖工程:
- 以池塘养殖集中区域为重点,持续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尾水治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