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溪养殖扶持政策
重庆巫溪县的养殖扶持政策概述
重庆巫溪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山羊养殖。
种草养羊发展模式
巫溪县通过“明确一个目标、探索二种模式,落实三项政策、着力四项工作、强化五大措施”的“12345”工作思路措施,成功探索出“小规模、大集群”的三峡库区种草养羊模式。
明确一个目标巫溪县提出了到2012年建成200个山羊养殖小区、发展20000个规模养殖场户、种植优质牧草10万亩、改良天然草地50万亩、实现年出栏山羊100万只、收入5亿元的奋斗目标。
探索二种模式巫溪县创新提出“小规模、大集群”的种草养羊发展模式。小规模是指每个养羊户建80—100平方米的高床漏粪式羊舍,饲养20—30只基础母羊和1只良种公羊,种优质牧草3—5亩,年出栏商品羊30只以上,实现年收入1万元以上。大集群则是以自然村为单位,整村推进、集中成片发展不少于100户小规模户,配套建设1个种羊场或1个养殖大户(场、公司)、1个村级动物卫生室、组建1个专业合作社的“1带100”模式。
落实三项政策1. 补助扶持政策:对种草养羊实行“先建后补”,按新建羊圈每平方米40元、种草每亩50元、饲养能繁母羊每只50元的标准补助。
建设配套政策:金融机构优先解决种草养羊贷款,国土、林业部门优先考虑种草养羊用林、用地,交通、水利部门优先解决种草养羊道路通畅和人畜饮水困难,农业部门保证1个养羊场配套建1个沼汽池,畜牧兽医部门全面负责总体设计和综合技术。
奖励扶助政策:种草养羊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单独设奖,重奖重惩。
着力四项工作1. 建人工优质牧草场:根据不同海拔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确保每户种植3~5亩优质牧草,保证常年有充足的优质牧草供应。
建高床漏粪式羊舍:根据山羊的生活习性和不同海拔高度,建设不同类型的羊舍,以满足防暑、防寒的需求。
选育改良地方羊种:建立板角山羊保种场、划定保护区、建设保种户,对板角山羊加强选育、提纯复壮;建立波尔山羊良种繁育场,推行波×板杂交,培育二元或多元杂交商品羊;推行“种公羊走婚制”,进行异地交换,避免近亲交配,提高种质性能。
改变传统饲养方式:改传统单一放牧为舍饲或舍饲+放牧,改传统食天然杂草为添加优质牧草和精料,改传统喂长命羊为适时出栏,提高肥育效果。
强化五大措施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县政府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全面协调、督察考核种草养羊工作;乡镇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负责种草、建羊舍、调购种羊等具体工作。
科技支撑,强化培训:与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开展牧草种植与改良、杂交羊繁殖、养殖新技术示范、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科学扶持,强化引导:通过“典型示范、现身说法”教育农民,解决农民养羊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采取“三大补助政策”和“先建后补”扶持政策,解决部分养殖户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与金融、国土、林业、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合作,解决种草养羊过程的一系列其他问题。
整合资金,强化管理:集中整合产业扶持资金、特困村产业扶贫资金、世行贷款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退耕还林还草巩固成果资金共计2000万元,采取专户管理、专款使用、严格报账制、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