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养殖业复产政策
甘肃省养殖业复产政策
政策背景与目标
甘肃省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养殖业的复产政策。这些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确保肉蛋奶和水产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主要政策内容
优先保障相关企业的人员防护物资需求和水、电、气等供应 - 政策旨在确保饲料企业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的基本运营条件,优先安排这些企业用工返程返岗,并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
建立饲料原料供需调度机制
以县级为基础,建立饲料原料供需调度机制,推动当地粮库与饲料企业紧密对接,增加政策性玉米投放供应,适时调配投放库存其他替代原料。
- 充分调动相关行业协会力量,与外省饲料原料生产经营企业建立“点对点”产销对接,确保豆粕等饲料原料供应。
确保养殖业相关物资和产品运输畅通 - 将饲料产品及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种畜禽、仔猪禽苗、水产苗种、出栏畜禽、生鲜乳、乳制品、鲜活水产品、冷鲜猪肉、转场蜜蜂等纳入生活必需品应急运输保障范围,切实落实绿色通道政策,确保“三不一优先”,便捷快速通行。
- 对一些县、乡、村封村封路、一概劝返等不恰当做法,要坚决予以纠正。
分类精准施策,解决当前养殖业实际困难 - 加强活禽交易市场管理,杜绝“一刀切”关闭活禽交易市场。不具备开放经营条件在疫情防控期间暂时关闭活禽市场的县(市、区),要采取“点对点”调运、定点屠宰的办法,帮助养殖场(户)解决活禽屠宰上市问题,必要时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启动临时收储,解决活禽卖难问题。
生猪产业要抓好协调服务,按照“一企一策”的办法帮助引进和培育的龙头企业协调解决好建筑用工问题,加大建筑材料供应和保障力度,确保尽快开工复工、投产达产。
奶产业要重点对规模以上奶牛养殖场进行跟踪服务,督促所在地收购生鲜乳的乳品加工企业用好用足产能,严格履行生鲜乳购销合同,敞开收购生鲜乳,支持采取生鲜乳喷粉等应急措施,在落实省上鲜活农产品季节性收储机制、冷链物流建设政策措施的同时,必要时所在市县要出台临时性收储补贴政策,严防出现生鲜乳限收拒收特别是倒奶现象。
水产业要正确引导消费者加大对虹绑、金鳟等水产品的消费。积极鼓励支持养殖者生产,做好水产苗种繁育相关工作,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为全年渔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给市场提供更多品种的优质鲜活水产品。
加强监测调度,做好畜禽水产品产销衔接 - 加强畜禽水产品产销调度分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作用,建立产销衔接平台,收集发布产销信息,引导及时精准对接,解决产品“卖不出”和“买不到”的问题。
-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支持农贸市场逐步正常运营。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把复工复产支持政策落实到企业 - 各市州要强化组织领导,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发展改革、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强化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 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对辖区内所有规模养殖场、饲料、屠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企业指定联络员,及时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推动各项支持政策落实落地。
实施效果与反馈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甘肃省的养殖业在疫情期间以及灾后逐步恢复了正常生产,保障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和快速响应,有效解决了养殖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广大养殖户和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逐步恢复了信心,生产经营活动逐渐步入正轨。
甘肃省出台的一系列养殖业复产政策,体现了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时,对农业生产和民生保障的高度重视。通过优先保障基本生产条件、建立供需调度机制、确保物资和产品运输畅通、分类精准施策、加强监测调度和组织领导,有效推动了养殖业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市场供应和社会稳定。这些政策的成功实施,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