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对于养殖业的政策
甘肃白银对于养殖业的政策
制定背景与总体要求
甘肃白银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白银市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施方案具体措施》。该措施紧密结合白银市的实际状况,旨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思路目标
白银市的养殖业发展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围绕重要畜产品保供要求,持续推进现代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总体思路包括“做大牛羊、做强龙头、做精加工、稳定猪禽”,并致力于健全完善种、养、加、销全产业链体系。通过养殖业的牵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从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转变。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以牛羊猪为主的特色畜牧产业集群集聚,绿色循环发展、综合效益提升、产业提档升级的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全市特色畜牧业总产值将达到126亿元,加工总产值达到325亿元,畜牧业总产值与加工总产值之比达到1: ,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提高到35%。
到2030年,力争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60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40%,加工总产值达到480亿元,畜牧业总产值与加工总产值之比达到1:3。
重点任务
抓良繁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产业稳定发展:
肉羊:提纯复壮滩羊,引进扩繁良种湖羊,利用国外优质种羊,推广优质高效杂交利用模式。
肉牛:利用现存栏西杂、安杂基础母牛,从国外引进优质冻精,建立遗传特性稳定的种群。
生猪:引进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等瘦肉猪,通过核心育种场选育和引进优秀种猪,发展一定数量二元母猪,提高性能质量,增强供种能力。
抓标准化养殖,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发展:
按照养殖设施标准化、消毒防疫制度化、畜禽品种良种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社会化服务功能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打造小群体、大规模各具特色的畜禽生产基地。
抓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畜牧产业高效发展:
- 强化“龙头企业+育肥基地+扩繁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原料供给保障能力,丰富加工产品种类,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销售空间。
抓龙头企业培引,促进畜牧产业品牌化发展: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规范合作社,壮大家庭农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户。
鼓励龙头企业开发生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创建和经营“甘味”品牌。
抓种养循环模式推广,促进畜牧产业绿色发展:
种植粮饲兼用玉米,改良优质高产紫花苜蓿,推广窖贮、袋贮、裹包等青贮、黄贮技术,促进饲草、秸秆等饲料资源高效利用。
督促所有养殖场(户)建设堆粪场,推行“粪污堆肥腐熟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抓产业园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建立集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品牌打造、产品营销、服务保障为一体的现代畜禽养殖加工产业园。
形成延链强链、企业聚集、产业链配套的要素集聚平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
抓科技创新,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发展:
抢抓兰白自创区建设及“强科技”行动等政策机遇,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示范。
在全市建立肉羊、肉牛、生猪科技研发中心各1个,对全市肉羊、肉牛、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良种扩繁、畜禽养殖、产品加工、食品研发、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训。
抓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产业安全发展:
- 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从业者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党政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