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新鱼怎么养殖好
新鱼塘养殖技巧
鱼塘挖好后,把水关满,对鱼塘进行浸泡:时间上可浸泡一周左右,可连续关水2次对鱼塘进行全面浸泡。这一步骤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对整个鱼塘环境进行全面清洗;二是在关水浸泡过程中,观察鱼塘是否漏水。
消毒处理:经过2次全面清洗浸泡后,如果池塘也不漏水,然后再排干池水,利用常规方法,用生石灰或其它消毒药物对新开挖的鱼塘进行全面消毒。经过消毒后,可以消灭新开挖鱼塘中的各种病菌,并且可以防治鱼病。
对养鱼所需要的工具和鱼塘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消毒:这是为了确保没有任何病菌残留,影响到后续的养殖过程。
鱼塘再次关水,对鱼塘水质进行调控,适当培肥水质:可向鱼塘施适当的有机肥,培养鱼儿所需的天然饵料。这是为了在鱼苗投放之前,创造一个适合鱼儿生长的环境。
当水温、水质、溶氧等整个水体环境稳定后,可投放鱼苗:根据池塘大小合理投放不同品种和适当数量的鱼苗。这是为了确保鱼苗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新开挖的鱼塘由于水环境还不是很稳定,在管理方面要注意观察水质和鱼的生活动态:根据水质和鱼的生活动态对水质进行调控。可以采取泼洒生石灰、加注新水、适时增氧等调控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鱼塘的生态平衡,确保鱼儿的健康生长。
新鱼塘养殖注意事项
清塘消毒:为清除危害鱼体的重金属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在放养鱼苗之前必须用清水浸泡洗塘,浸泡数天后排掉,曝晒数日后再次浸泡。在放养鱼种前7-10天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一般干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浆全池匀洒,或带水按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
施足基肥:当第3次浸泡池塘灌水时应同时施入基肥,以提高塘水肥度,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和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天然饵料。
投放鱼种:鱼苗下塘前,要求水深 米左右,水色以灰白色为好,一般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水质不能过肥,否则会引起鱼苗浮头死亡。鱼种投放应做到: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鱼种一般宜在冬季放养,鱼苗规格要求达到 厘米以上,水体较深的应达到20厘米以上。
施肥投饵:追施以人粪尿、化肥等为主,应坚持少施、勤施,一般每亩追粪肥150-250公斤。对养殖非滤水性鱼类的池塘,还需要按'四定'原则投喂配合饲料、青饲料等,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水色呈茶褐色为宜。
防治鱼病:经常对鱼体、饵料台、工具等进行消毒,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对症采取措施治疗,平时在饲料中加喂一些大蒜、维生素、有益微生物等,均可预防常见鱼病。新挖池塘养鱼普遍水浑,影响鱼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应每10-15天按每亩池塘每次20-30公斤泼洒一次生石灰,这样既可沉泥清水,又可预防鱼病。
加强管理:新挖鱼塘鱼类的溶氧等生态环境不佳,应加强早晚巡视,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无杂草、无渣屑、无残饵等,养殖前期水环境较差,后期载鱼量大,阴雨连绵或天气闷热情况下,易浮头甚至泛塘死鱼,应及早采取措施消除。
新鱼塘的养殖需要从鱼塘的挖掘、浸泡、消毒、水质调控、鱼苗投放等多个环节入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从而为鱼儿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