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鲟鱼好养嘛
鲟鱼的养殖难度
鲟鱼是一种相对好养的鱼类。它们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不高,只要环境稳定,它们就可以正常生长。鲟鱼的食性虽然较窄,但可以吃的食物种类较多,因此在食物供应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鲟鱼对氧气的需求量较高,养殖时需要持续供氧。
鲟鱼的养殖条件
空间:鲟鱼体型偏大,养殖时需要充足的活动空间。如果是用鱼缸养殖,鱼缸的体积应大于鲟鱼体型的1-2倍。如果是池塘养殖,密度也不能过高。
水温:鲟鱼可以耐低温,但无法接受太高的水温。养殖时应将水温控制在25℃以下,最适宜的水温范围是20-25℃。当水温超过25℃时,鲟鱼会产生不适,水温高于35℃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水质:鲟鱼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需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养殖时可以将pH值保持在 之间。
喂食:鲟鱼是偏肉食性的鱼类,可以投喂红虫、蚯蚓、水蚤、水蚯蚓等食物,也可以投喂合成饲料,但需搭配动物饲料以保证营养充足。
鲟鱼的养殖管理
养殖环境:鲟鱼的养殖环境需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池深约2米,池底淤泥少于10厘米。养殖前需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并通过曝晒和注水等方式准备养殖环境。
鱼苗培育:鲟鱼的生长速度很快,刚孵出的水花经过1个月的养殖规格就能达到7-10cm。早春放养规格为100-150克重的鱼种,经过9-10个月养殖就能达到 千克的商品鱼规格。
饲料营养:鲟鱼主要摄取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的蛋白源,最适合的人工饲料蛋白质范围为35-49%。鲟鱼对脂肪和糖类的消化率也很高。
饲养管理:鲟鱼的食物惯性很强,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驯化才能适应新的食物。为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可以适时投喂适口的开口饵料,并保证水中有一定密度的饵料。
鲟鱼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细菌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部、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可以通过投喂含痢特灵 %的药饵来治疗。
脂肪肝:患病鱼类会出现生长缓慢、食欲不振、饲料报酬低等症状。脂肪肝的发生可能与饲料配方不当、营养成分不平衡、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
肝淤血与肝血肿:患病鱼类肝脏肿大,有红点、红斑,严重时呈红色、紫红色或褐色。可以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和改善养殖环境来预防。
鲟鱼的养殖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环境稳定、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问题。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养殖方法,鲟鱼是可以很好地生长和发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