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村龙虾养殖
儒林村龙虾养殖概述
儒林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近年来,儒林村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在龙虾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稻虾共生”模式,儒林村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稻虾共生”模式
“稻虾共生”模式是儒林村龙虾养殖的主要方式。这种模式将水稻种植和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具体做法是,在稻田中预留一部分区域用于养殖龙虾,龙虾的排泄物可以作为天然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龙虾也能吃掉田间的杂草和害虫,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养殖技术要点
池塘准备:
新建龙虾池可以用生石灰水带水清塘,每亩使用100公斤生石灰。
若利用旧池塘或湖泊养龙虾,需要清淤、修整、曝晒,并在放养虾苗前10-15天,每亩使用50公斤生石灰干池消毒。
池塘四周需要用竹片、网纱、石棉瓦或水泥瓦等材料围起高50厘米的防逃墙。
虾苗放养:
放养虾苗前10-15天,每亩水面施猪粪等充分腐熟的粪肥100-2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及提供适量的有机碎屑作虾饲料。
虾苗放养时,同一池塘的虾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避免大小差异过大导致互相残杀。
投饵管理:
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鱼和碎肉。
3天后1个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碎肉或配合饲料。
待虾苗长至6-7厘米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玉米、饼粕等或配合饲料。
日投喂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中、小龙虾按体重的15%-20%投喂,成虾按体重的5%-10%投喂。
水质管理:
龙虾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虾池水质要保持清新。
每周加水15-20厘米深,确保水质新鲜、洁爽,并有足够的溶氧。
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深以上,当天气过热时,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池水水温。
严防水质受到工业污染、农药污染和化学污染。
日常管理:
勤检查、勤巡塘,注意龙虾的觅食、活动、生长和蜕壳等情况。
及时清除池中青苔,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网,防止由于过滤网破损而使龙虾外逃或野杂鱼等有害生物进入。
注意池中有无敌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水鸟等,如有应及时将其除掉。
虾苗下塘之前要进行体表消毒,防止把病原体带进池内,定期用生石灰消毒虾池,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卫生,在虾的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虾的免疫力。
经济效益
儒林村通过“稻虾共生”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每亩稻田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可以养殖龙虾,增加收入。根据经验,一般每亩放养30斤种虾,在不投饵的情况下可产出100-150公斤商品虾,纯利润可达千元左右/亩。如果提高养殖龙虾的集约化程度,以投饵养殖为主,亩产一般可达400公斤左右,亩平收入可达2500元。
儒林村的龙虾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儒林村在龙虾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儒林村的龙虾养殖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