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

千亿野生养殖产业

2025-02-19 09:00:07 次浏览

全球商业养殖野生动物数量保守估计达55亿只

根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利而生:全球商业性野生动物养殖的真相》,全球商业养殖的野生动物至少有488种,数量保守估计达55亿只。这项研究是首个揭示全球商业养殖野生动物产业规模的报告,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全球生态与保护》(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期刊上。

商业养殖野生动物起源于20世纪末期,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涉及数十亿野生动物且利润丰厚的全球性产业。养殖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通常被用作宠物、旅游娱乐、装饰品、特殊食品、时尚产品和传统医药。通过对政府披露的信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贸易数据库等公开资料的梳理和分析,研究人员对该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显示,2000至2020年,商业养殖的野生动物数量达 亿只,涉及90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这可能只是全球野生动物养殖数量的冰山一角。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通过模型推算,全球商业养殖的野生动物数量保守估计达55亿只。这些被商业养殖的野生动物包括27种两栖动物、133种爬行动物、249种鸟类和79种哺乳动物。

其中,34%的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62%的物种被列入CITES附录。报告发现,监管不足、信息不透明和缺乏动物福利标准是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存在的普遍问题。部分养殖场虽然制定了相关标准,但对动物福利的保障却非常有限,导致大量圈养的野生动物受伤、患病、营养不良,甚至啃食同类。当经济下行或大流行病暴发时,这些动物的命运更加未卜。

据统计,每年人畜共患病造成全球200多万人死亡,其中72%的新发传染病源于野生动物。数据显示,有的养殖场圈养的野生动物数量高达50,000只,极大增加了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报告指出,野生动物养殖产业有利于物种保护的观点缺乏有效的科学证据。事实上,野生动物商品化是造成全球物种灭绝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的五大原因之一。

规模化养殖野生动物可能会降低相关产品的价格,但同时也会刺激对野生动物产品的购买需求。另外,一些养殖场会收购盗猎的野外个体来补充圈养种群,或通过倒手“洗白”将它们“合法”售卖。避免这些风险最有效的途径是减少野生动物制品的需求,推动商业养殖野生动物产业转型,同时鼓励当地社区发展替代生计,支持消费者选择野生动物友好型替代品。

鲍鱼产业“春天模式”开启

随着国产大规格鲍鱼的问世,福建省建立了国内最为齐全的鲍鱼活体种质资源库,一条海洋水产养殖的千亿产业链正在崛起。过去,国内大规格精品鲍鱼市场长期被国外野生鲍所占据,成为“卡脖子”难题,价格昂贵,普通家庭消费难以承受。

近年来,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柯才焕教授团队的努力下,“可以长到500多克”的国产大规格鲍鱼——绿盘鲍横空出世。绿盘鲍的问世,进一步优化了福建省养殖鲍产品结构,

以这 种改良为契机,中国鲍鱼养殖业“大IP”的出现,还催生了高端国产干鲍及衍生产品、鲍鱼珍珠等产业新业态。随着鲍鱼全程南方养殖和南北接力养殖的逐步完善,鲍鱼智能化、标准化深水养殖设施陆续投用,以及国内最为齐全的鲍鱼活体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一条海洋水产养殖的蓝色千亿产业链正在崛起。

十几年前,一部热门港剧《溏心风暴》席卷屏幕,其中的高端鲍鱼食材清一色为欧美进口的大规格鲍。这项进口每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如何填补国内产业空白,让大规格鲍鱼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柯才焕带领团队潜心钻研,最终研发出了“绿盘鲍”国审新品种。绿盘鲍在高温下的生长优势尤其明显,生长速度比传统的皱纹盘鲍高出2倍以上。

实验和生产实践还证实了绿盘鲍回交种即“绿杂”也表现出杂种优势,这意味着,“绿杂”可作为派生良种使用。同时,绿盘鲍在28℃时的饵料系数仅为皱纹盘鲍的59%,表现出显著的饵料转化率优势、更强的耐低氧能力,对哈维氏弧菌的耐受性也明显强于皱纹盘鲍。绿盘鲍

养殖发发网
江西小耳黑山羊养殖 牛羊小规模养殖哪个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