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
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的意 背景
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是当前中国生猪养殖业的重要方向之一。自2018年非洲猪瘟(以下简称“非瘟”)爆发以来,加之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生猪养殖产业逐渐从规模大、分散性和周期性向适度规模、优良品种和低蛋白饲料转型。这一转型旨在将生猪养殖业发展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菜篮子”工程做出新的贡献。
适度规模生猪养殖的优势
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具有多种优势:
饲养成本低: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资源等资源优势。
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减轻市场和疫病带来的危害。
生产工艺合理性:容易做到全进全出,实施精细化管理。
先进猪舍设计:如供料系统、通风系统等,更容易实现。
适度规模养猪不仅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现实选择,也是现代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建设标准化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对整个养殖业、社会和自然环境也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改变。
政策支持与指导意见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帮扶带动,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支持家庭农场养殖生猪,向适度规模(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转化。同时,鼓励大型养殖企业采取“公司+家庭农场”的合作经营模式,带动中小规模场提档升级。
国家也在金融信贷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例如,鼓励银行机构将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生猪活体等纳入可接受押品目录,并在土地经营权抵押、生猪活体抵押、农业保险保单抵押等方面开展试点。创新保险支持方式,逐步扩大生猪养殖保险保障范围。
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了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贷款贴息政策:继续实施种猪场和规模养猪场(户)贷款贴息政策,并将建设资金贷款纳入贴息范围。
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养猪场(户)和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动物防疫、环境控制等设施建设。
财政补贴:省级财政要落实生猪生产稳定专项补贴等措施,对受影响较大的生猪调出大县的规模养猪场(户)给予临时性生产补助,稳定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
金融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生猪产业发展,不得对养猪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信贷担保服务: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要把支持恢复生猪生产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对发生过疫情及扑杀范围内的养猪场(户),提供便利、高效的信贷担保服务。
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是中国生猪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金融助力,适度规模生猪养殖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还能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