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动物怎么养殖
麝香动物的养殖方法
一、选场建场
选场:养麝场应选择在气候湿润、凉爽、温差较小的山区或半山区。场地应地势高、干燥、平坦宽敞,便于排水、坡度较小、土壤较为坚硬。附近要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供麝食用,或有良好的人工饲料基地保证饲料供应;有充足良好的水源供应;交通方便,保证养麝场与外界的良好联系。为了减少疫情发生和保证养麝场的安静,养麝场距居民区、牧场、矿山、工厂、学校要求2公里以上,不要利用各类旧养殖场建立养麝场,尽量避开可能的污染源。
圈舍建筑:目前,养麝有圈养和笼养两种方式。麝圈要求座北朝南、通风透气、冬暖夏凉。每栋圈内,可用铁丝网(或木板、竹板)隔成若干个4-5米²的单个小圈,小圈墙上正中距地面80厘米左右处开一个长宽各80厘米的窗口(安上木窗),窗台宽35厘米左右,可供麝躺卧之用。小圈各设三种门:通向运动场的门、饲养员进出的门和各小圈间的门。运动场内距围墙(或围网)适当的位置上最好植树并埋设一根斜撑(与地面成45度左右夹角)的长木杆,为麝提供荫凉场地。单养笼的规格通常是:长2米、宽1米、高1米。笼中间有隔门,正面有小门便于给饲。笼子可用竹、木制作。因麝窜跳能力较强,在修筑全场围墙和圈舍围网时,一定要力求笔直,一般高 米,可用砖砌或铁丝网围。砖墙顶部须用砖瓦覆盖,向内突出约30厘米左右,以防麝窜越逃跑。
二、麝种及其驯化
种麝的猎捕:捕麝应在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后,有计划合理地捕捉。目前,在家养过程中,为了防止种群退化,开发新的优良性状,仍需野麝不断维持。现在民间活捕办法有许多,主要采用设套法、猎狗迫追法、网捕法和陷阱法等。其中以猎狗迫追法和网捕法适用性广、安全性高、对麝损害性小。根据经验,一般活捕成麝成活率较低,产仔期活捕仔麝成活率较高,为了方便家养,应注意之。近年来,应用到活捕野麝,以供养殖,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办法。如果能与人工取香结合起来,这样既可提高野生资源利用率,也可缓解麝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矛盾。麝捕住后,要迅速放入运输笼中,并用树叶盖好,放在静蔽处,让麝休息2小时后,再运走。如果运输路途遥远,可在当地建立临时圈舍,暂养几天。如果发现麝受伤,要及时处理,不可拖延。一般外伤可用碘酒、消炎粉、油质青霉素等涂于患处,不用包扎。对追捕过久或曾落水的麝可注射青霉素,喂服一些黄连须根熬的水。对外伤严重的要进行缝合或截肢等。
麝的驯化:因麝种于野生资源猎捕及人工饲养的初生仔麝。饲养时都需逐步驯化。一般初生仔麝较易驯化。饲养员可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多和仔麝接触,找机会为仔麝理毛、抓痒,和它们逐步亲近。喂饲时,可用食物引诱,让其在饲养员手中取食,使它们逐步消除对人类的恐惧感,听从饲养员的指挥。初捕成年麝驯化难度较大。这种麝野性较强,性怯而孤僻,驯化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乃至死亡。当麝对新环境基本熟悉,采食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接触。当麝基本不怕人时,转入圈舍饲养。有的养麝场还进行了群体驯化尝试。
三、饲养管理
- 饲料种类:据国内有关文献报导,麝的可食性植物有37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290多种。一般来说,麝喜食新鲜、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