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

禁食养殖动物

2025-02-12 09:11:14 次浏览

禁食养殖动物的背景与政策

自2020年以来,国家逐步出台了多项政策,旨在规范和限制对某些野生动物的养殖和食用。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野生动物疾病的传播,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禁食养殖动物的具体措施

国家在2020年2月发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此后,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64种在养且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提出了分类管理要求。

分类管理的细节

  1. 45种野生动物的停止养殖

    • 国家明确要求对于竹鼠、果子狸、豪猪等45种野生动物,养殖户需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完成处置工作。

    • 对于确需保留种源用于科学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情况,必须充分论证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并严格履行相关手续。

  2. 19种野生动物的非食用性养殖

    • 刺猬、猪獾、豚鼠、海狸鼠、蓝孔雀等19种野生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但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

    • 林草主管部门需会同有关部门分类制定管理措施和养殖技术规范,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防疫检疫相关要求。

政策的执行与监督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需认真做好政策解读、业务培训工作,确保对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交流,避免产生误解和疑虑。

  • 需要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及时化解矛盾。

专家的观点与建议

专家认为,主管部门明确对禁食的野生动物分成两大类管理,是对此前全国人大出台的禁食野生动物决定的细化,将更好地指导地方政府引导养殖产业良性地转产转型。但对于允许非食用性目的养殖的19种野生动物,相关部门应谨防借药用、展示等名义用于食用的养殖行为,需要通过加强执法监督去堵住这个可能的“洗白”漏洞。下一步,《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也应该更加明确如何规范管理野生动物的非食用用途。

禁食养殖动物的政策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国家通过分类管理的方式,明确了哪些野生动物需要停止养殖,哪些可以用于非食用性目的。政策的执行与监督也在不断完善中,以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未来,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将进一步规范野生动物的管理和保护。

养殖发发网
幼年动物小鸡怎么养殖 萧县土鸡专业养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