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娃鸵鸟养殖
黑娃鸵鸟养殖的基本技术及注意事项
1. 场址选择及栏舍设计
选择鸵鸟养殖的场地时,应挑选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土质以沙土或沙壤土为最佳,因为这类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持水性小,雨后不易泥泞,易于保持干燥。场区还应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鸵鸟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敏感,因此养殖场地应选择安静的环境,避免过多的干扰。
2. 鸵鸟的选择
选购鸵鸟时,应选择种质纯正、生产性能优良的个体。非洲黑鸵鸟因其体型紧凑、性情温驯、羽毛优良、性成熟早、产蛋多等特点,成为目前主要的养殖品种。选择鸵鸟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观察:
行为观察:健康的鸵鸟精神饱满,对外界刺激反应敏锐,合群性强。
体表健康观察:健康的鸵鸟肌肉丰满,无裸露骨骼,全身各处没有伤残,步态平稳正常。
采食观察:健康的鸵鸟食欲旺盛,当饲养人员靠近时,会主动迎上去采食。
粪便观察:健康的鸵鸟粪便呈暗绿色,细腻且消化良好,排尿量大,尿液透明,有少量白色尿酸盐。
3. 饲料供应
鸵鸟的饲料应根据其消化特点进行配制。鸵鸟的消化道结构独特,饲料吸收转化率高。因此,饲料品质要求很高,需防止霉变食物和原料对鸵鸟的危害。日常饲料应包括高质量的草料和适量的精饲料,并确保钙磷比例均衡。
4. 常见疾病及防治
鸵鸟抗病能力较强,但在养殖过程中仍需注意因饲养不当引起的疾病。特别是雏鸟阶段,需防范大肠杆菌病、支气管炎、痢疾、禽流感、新城疫等常见疾病。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环境消毒,保持鸟舍清洁通风,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5. 鸟舍修建与管理
鸟舍应由育雏舍和种鸟舍组成,面积和高度需满足鸵鸟的生长需求。鸟舍外应设有运动场,供鸵鸟活动。运动场面积应为鸟舍面积的 至3倍,并垫有15至20厘米厚的细沙,以帮助鸵鸟清洁体表寄生虫。
6. 育雏期饲养管理
0至3月龄的鸵鸟为育雏期,此阶段需精心管理。刚出壳2至3天的鸵鸟即可饮水,水中应添加 %的高锰酸钾。饮水2小时后喂食,开口料可包括新鲜的青草、菜叶和熟鸡蛋。7天后可改为全价颗粒饲料,并遵循“勤添少喂”的原则。
7. 育成鸵鸟的饲养管理
4至6月龄的鸵鸟进入育成期,此时它们已具备一定的抗病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日粮应根据鸵鸟的营养需求合理配制,尤其要注意钙磷比例的均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充精饲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放牧饲养,但需注意防止丢失。
8. 产蛋鸵鸟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的鸵鸟需进行分群、定量、定时饲喂。每只产蛋期的雌性鸵鸟每天应饲喂3次,先喂粗饲料,后喂精饲料。精饲料饲喂量约为每天3斤,粗饲料饲喂量则需10斤以上。产蛋前1个月应对鸵鸟进行配偶分群饲养,通常3只雌性鸵鸟和1只雄性鸵鸟为一组。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黑娃鸵鸟养殖可以实现高效、健康的养殖效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