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

野生山石蛙养殖

2025-02-12 09:01:18 次浏览

野生山石蛙养殖

场址选择养殖场应选择在依山靠水的地方,水源可以选择水库水和东江水,确保水质良好。排灌系统要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易受到干旱和洪涝的影响,管理方便。

石蛙池建设野生石蛙通常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因此,人工养殖的石蛙池可以用水泥砖块建造,每个蛙池面积约为30平方米,池高 米,池内水深 ~ 米,水陆面积比为3:1。池上口应设置网盖,以防石蛙逃跑和敌害生物侵袭。每排蛙池应搭建一个石棉瓦棚,用于遮光、保温和通风,创造适合石蛙生长的优良环境。新建的蛙池需要用消毒液消毒,并用水浸洗多次后方可使用。还应建有两个蝌蚪池,面积为8平方米,池高 米,水深3~10厘米,pH值控制在6~7,水陆比为2:1,进行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规格相同的蝌蚪。

苗种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一般在4-9月份,其中5-6月份是产卵的高峰期。人工野外采集蛙卵进行孵化时,要把握好时间。将蛙卵轻轻打捞回来后,进行人工孵化,环境要尽量模拟石蛙的自然环境。

形态特征石蛙体型大而粗壮,成蛙体长10~13厘米,个别可达15厘米,体重750克以上。体形近似虎纹蛙,体色各异。石蛙蝌蚪躯体呈长条状,尾巴肥厚,肤色暗黄,分布有黑色星星小点,吻突发达,吸附能力强。

生活习性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息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很少离开水域。雄性体大,前肢粗壮,婚刺发达。石蛙具有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在繁殖盛期会有鸣叫和抱对行为。石蛙蝌蚪有时会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使用角齿啃食。石蛙蝌蚪以水中石块上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当水温降至12℃时,石蛙代谢减弱,进入冬眠状态。冬眠期间若水温上升到适宜温度,石蛙会再次活动。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的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或水生植物体上。根据水温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在适宜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饲养管理技术石蛙的饵料主要包括蚯蚓、黄粉虫和蝇蛆。人工养殖时,可以用黄粉虫作为主要饵料,每日定时投喂。在饵料房内人工培育黄粉虫,使用玉米粉、面包屑、新鲜菜叶等作为原料,1斤黄粉虫一个周期(3个月)内可以培育10斤左右成虫。

水质调节由于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用水需要勤于更换,平均每两天更换掉蛙池四分之一的水,保持水体水质清新、干净。

注意事项在养殖石蛙时,应选择一个大的地方,确保水源干净,并适当加入一些淤泥。要做好遮阳和防逃工作,因为石蛙是两栖动物,还需要放置一些干净的板子。养殖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安静的环境,并且要有专人进行细致的管理。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野生山石蛙的人工养殖,提高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养殖发发网
肉牛养殖污染防治方案 怎样养殖蛋白虫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