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土鸡模式
生态养殖土鸡模式概述
生态养殖土鸡模式是一种结合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技术的养殖方式,旨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鸡的品质和产量。这种模式不仅注重土鸡的生长环境,还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养殖土鸡的主要模式
沼气+养殖生态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集能源、养殖、改厕、产肥于一体,特点是产气率高、易操作、性能好、年产气量大、适应性强。
草原鸡繁育和保护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主要选择环境良好、水源清洁的丘陵或山地果园,在果园内种植牧草和放养土鸡,使果树和土鸡能够共存。
稻鸭共育模式 与传统的稻田养鸭不同,这种模式是以稻田为基础,以水稻种植为中心,以野鸭养殖和自然生态与人类干预相结合为特征的复杂生态系统。
五园养鸡模式 遵循动物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规律和鸡的生活习性,在草坡、果园、林地放养土鸡,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提高了鸡的质量。
农饲结合模式 利用蔬菜基地下脚料和绿色玉米秸秆供应当地牛、羊、禽,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养殖成本。
种草养殖方式 晚稻收获后,种植黑麦草、紫云英等牧草,喂鹅、猪、兔。
草原畜牧业模式 利用天然草原养殖各种畜禽,比如利用天然草原养殖土鸡。
生态养殖土鸡的技术要点
选择适合放养的场地及搭建风雨棚 鸡的生态养殖应远离城区、避免污染、环境安宁清洁、有清洁水源,选择地势相对较平坦的荒山、灌木林,主要以果林为主,在林地内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易防兽害和易防疫病的地方搭建风雨棚。
选择适合放养的品种 选用优质地方良种鸡,如江汉鸡、草料鸡等适应性强、适合放养且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土鸡品种。
育雏期管理
雏鸡幼小抵抗力差,不能直接进入野外饲养。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转移到山上放养。
严把脱温期管理 3周后开始进入脱温饲养,脱温期特别要放养2~4小时,以后逐日增加放养时间,使仔鸡逐渐适应环境变化。
疫病控制 野外放养鸡的活动范围广,疾病防治难度相应大。
饲养密度及方式 针对不同的放养地确定不同的放养方式,每群一般500只为宜,第3~4周龄开始放养,围栏分区轮牧,每隔一段时间轮换一次。
生态养殖土鸡的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生态养殖土鸡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和进行立体开发,投资少,效益高,技术易于掌握,养殖规模根据经济能力可大可小,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实用土鸡养殖技术。
社会效益 高山放养土鸡正是迎合了社会的需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对增强全社会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林间放养土鸡有利于疏松林地和林木生长,因此,建规模土鸡放养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林地放养土鸡有利肥沃林地,吃食害虫,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生态养殖土鸡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鸡的品质和产量,还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生态养殖土鸡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