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土鸡养殖介绍
[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土鸡生态养殖是一种结合自然环境和科学管理的养殖方式,具有诸多优点。生态放养土鸡具有季节性,进雏时间最好在每年的3-9月份,因为其他月份天气寒冷不太适合这种饲养方式。育雏一般采用舍内网上育雏,空气质量以人进育雏室后不感觉有刺鼻臭辣味为宜。育雏期间,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晚上以人工补光为主,随着日龄增大,光照时间和强度应逐渐缩短和减弱。饲料最好饲喂全价配合小鸡料,粗蛋白质控制在17-19%,让鸡自由采食和饮用清洁水。
中雏管理时,在放养的同时要进行归牧调教。具体措施是在放养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草地或坡地上撒少量的中鸡粒料和谷物,边撒边敲饲料盆或吹哨子,形成条件反射,便于以后收牧。
仔鸡饲管方面,经过训练适应环境后应全天放牧。野外放牧要建好棚舍,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的地方,建棚可就地取材,能避雨遮阳和适当保温就行。放牧林地应根据管理人员的收牧水平决定是否围网,围网可采用网目为2×2厘米的鱼网,网高为 米,要时常巡视修补,预防逃鸡。放养密度以每亩放牧800-1200只为宜。
还要根据仔鸡的放牧采食情况及时补饲,以提高鸡只生长速度和均匀度。
[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分析]土鸡生态养殖是选择优良的土鸡或仿土鸡地方品种,在无污染的农林闲地、果园及灌木丛林里,采用放养与野外采食、人工喂料相结合的方法。土鸡又称笨鸡、草鸡或柴鸡,其血缘混杂,品种繁多,多为散养,耐粗饲,易饲养,肉蛋质量优于现代杂交品种鸡。
生态养殖特点在于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养鸡方式结合,因地制宜利用天然资源散养,鸡群自由活动在大自然中,体质健康,还能减少农药使用,控制植物虫害、草害,利用鸡粪培肥土壤,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技术要点包括科学选址,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透光和通气性良好、与主干道有距离且能搭建棚舍的地方,林间或田间杂草和昆虫要丰富,最好分点建舍分群饲养。挑选良种土鸡,从当地土鸡种鸡场引进适应本地气候环境、、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品种,通常毛色黑、淡黄色或麻花的土鸡为最佳。土鸡饲料生产方面,虽可采食天然饲料,但仍需适当补充精料,不同生产阶段要搭配不同标准的专用土鸡生态养殖饲料,育雏期提供高能高蛋白日粮,育成期饲料要有较高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及矿物质。
疫病防控方面,由于土鸡多散养,饲养周期长,防疫很重要。鸡场消毒分预防性、临时性和终末消毒。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治疗疾病要合理用药,防止滥用药物。
[原生态养殖的鸡怎样喂养]原生态养殖的鸡,在选址上,鸡场宜选在背风向阳的山凹处,有草有树,树可遮荫乘凉,草可采食。
饲养方面,在家养30-45天,再移到山上饲养,成活率更高。白天放鸡活动、晒太阳、觅食,早、中餐可喂半饱,发挥鸡觅食的积极性,晚餐喂饱。食槽底大口小,口上钉上内卷边,防鸡嘴钩出饲料和进槽拉屎、扒出饲料。夏天晚上可在鸡舍平地上1米高处吊电灯或煤油灯诱虫喂鸡。
管理上,鸡舍要冬暖夏凉,注意“倒春寒”侵袭,每天早上清扫鸡粪,可养狗防野兽。
防疫方面,小鸡出壳7天,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每只鸡鼻孔各滴1滴;养60天,用新城疫Ⅰ系疫苗和霍乱疫苗打针,每只鸡1毫升,预防鸡瘟、霍乱。用食醋和凉开水各一半,或1片痢特灵溶于500克凉开水让鸡饮,也可把黄豆塞入新鲜猪胆内,扎紧管口,风干。1月龄鸡每鸡半粒,2月龄鸡每鸡2-3粒,交替使用,防治白痢病效果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