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生猪规模化养殖
发改委生猪规模化养殖
当前生猪养殖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等。同时,生猪产业作为农村居民的重要收入和城镇居民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强烈推动。当前生猪养殖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土地限制
生猪规模化养殖需要适合的畜禽养殖用地支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远离城市的农村纷纷被划分为城郊区,可供畜禽养殖利用的土地愈发紧张,从而制约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扩张。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土地成本也在增加。
资金限制
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建立种猪繁育体系花费高、工程建设投资大、生产设备价格高、对环保布局和防疫体系要求较高等特点。行业新进入者为形成竞争优势必须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建场房,并建立种猪繁育体系、产品营销体系以及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生猪养殖周期相对较长,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用于周转。因此,规模化生猪养殖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技术限制
目前,生猪养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缺乏专门技术人员的散养农户很难在养殖细节中全面实现生猪饲养的最大化效益。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在疫病防控、育种技术、营养技术、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药物残留控制具有较好的技术和管理积累,能够实现高效的综合成本控制及生猪品质的保障,进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因此,规模化养殖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人才限制
伴随着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猪养殖生产模式需配备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人才和行业专业管理人才。同时,为保证企业技术的落实与积累,企业还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全面的技术培训体系。规模化大型养殖企业在人才积累和培育方面较散养户和小型养殖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环保壁垒
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及监管措施的加强,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环保准入门槛也逐步提高。规模小、环保设施薄弱的养殖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政策建议
为了推动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动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降低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成本。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促进畜禽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有机衔接。
强化技术服务:成立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和技术指导委员会,开展液体粪污还田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技术模式。深入分析规模养殖场沼气发酵技术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科学指导沼气工程建设。
加强人员培训:通过培训、讲座、研讨等方式,面向全行业开展系统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性,确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层面生猪养殖行业政策汇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类市场规模及覆盖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政策如下:
《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2007年):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散养户的引导和扶持。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将全国生猪生产的区域布局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并提出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重点任务。
《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2019年):优化疫情处置和调运监管、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市场周期性波动得到有效缓解,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布局与产品结构,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奶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