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水产养殖技术
越冬水产养殖技术
越冬水产养殖是指在寒冷季节,通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水产养殖品种能够安全度过冬季。这不仅关系到养殖品种的存活率,还直接影响到次年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以下是关于越冬水产养殖技术的详细介绍。
常见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越冬技术
稚鳖
诱导手段:通过诱导手段使亲鳖提早产卵孵化,增加稚鳖的养殖时间,使其在越冬前体重达到10克以上。
温室越冬:实行温室越冬,室温保持在20℃左右,稚鳖在越冬期间继续摄食生长。
幼牛蛙 - 冬眠条件:在气温低于10℃时,幼牛蛙进入冬眠状态,此时它们不吃不动,仅靠微量呼吸进行越冬。
- 越冬管理:选择25克左右、背侧星金黄色、卧呈棕色尾的小鳝苗,密度为50~65条/平方米。越冬管理方法包括带水越冬和排水越冬。带水越冬是在具有水源条件的鳝池中放水50~70厘米,并在水面上放少量水草,防止水面结冰,加保温层;排水越冬是在冬眠开始时,先将鳝池中的水放干,但要保持池土湿润,忌干搁。
黄鳝 - 越冬管理:应在霜降以后,当气温和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开始越冬管理。方法包括室内越冬法和室外越冬法。室内越冬法是选择大塑料盆或木盆,放在室内安静处,盆内铺放5厘米厚的泥土,再加入净水,水面高出泥土面2厘米。将开始冬眠的幼牛蛙按密度为50只/平方米放入盆内。盆口覆盖窗纱或尼龙网,以防其逃逸或被敌害侵袭。室外越冬法是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作为越冬场所,开挖一个长方形的越冬池,规格为:深 ~ 米,宽15米,长根据需要而定。在池中放入2厘米厚的淤泥,均匀地植入适量的水生植物,再向池中注水,使水面高出泥土2厘米左右。
泥鳅 - 越冬条件:在水温降到10℃时,泥鳅便可进入冬眠。水泥池则需在池底铺20厘米厚的淤泥,便于泥鳅钻泥越冬。池水应保持1~15米。池子的四个角堆放一些猪、牛粪等有机肥,既能肥水,又能因其发酵放出热量,提高水温。
胡子鲶 - 越冬管理:胡子鲶是热带鱼种,温低于8℃时就会死亡。选择无病无伤、重03~05克的当年尾鱼为越冬鱼种。并池喂养,将准备越冬的鱼种合并入一个池内集中喂养,以便保温防寒。保持水温在10~15℃,池水深要在15米以上。严冬时期,越冬池内鱼种的合理放养密度为4~6千克/平方米,密度过高,水质容易浑浊。要经常换水,保持池水清新无毒。
水产养殖越冬注意事项
控制密度 - 越冬期间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同时也极易引起鱼病;密度过小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根据经验科学及实际确定合适的放养数量和鱼类搭配比例。一般情况下,池塘每亩水深 米可越冬10厘米左右鱼种3万尾左右。
保持鱼塘周围安静 - 水温较低时,鱼群会聚集在较安静的地方,能安全过冬。如果鱼塘周围吵闹或放鞭炮,鱼群受惊,四处逃窜,很容易造成养殖的鱼冻伤而死亡。
预防鱼病 - 冬季鱼类病害常被人忽视,但它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抓好饲养管理,提高鱼的体质,增强抗寒能力。
提高鱼塘水位 - 能够抽到优质水的鱼塘,尽量把鱼塘水抽满。抽水时水管不能直冲塘底,否则会冲散聚集的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