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出口政策
养殖业出口政策概述
养殖业出口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和出口贸易,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通常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技术支持、检疫监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升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养殖产品的出口。
当前养殖业出口相关政策
东兴检验检疫局推动水产养殖业出口
东兴检验检疫局通过实施原产地政策,帮助出口水生动物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出口。具体措施包括:
签发原产地证书:东兴检验检疫局为出口水生动物企业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帮助企业享受进口国的关税优惠。
调研和指导:开展“百企走访,千企座谈,万人征询”活动,重点走访出口水生动物企业,提供技术和日常监管指导,确保产品质量。
简化报检流程:实施无纸化报检,简化工作流程,提高通关效率。
节假日预约查验:针对出口水生动物时限性要求高的特点,实行节假日预约查验,确保第一时间送检和放行。
国家对家禽养殖业的扶持政策
为了促进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应对禽流感疫情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降低疫情对家禽养殖、加工业的影响。这些政策包括:
财政补贴:对疫区扑杀和受威胁区强制免疫给予财政补贴,补偿养殖者的损失和疫苗费用。
增加疫苗生产能力:紧急安排扩大禽流感疫苗的生产,确保疫苗供应。
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对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已经发放但尚未到期的流动资金贷款,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并给予贴息。
税收优惠:免征所得税,增值税即征即退,兑现出口退税。
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性收费: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养殖农户免征部分政府性基金,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保护种禽生产能力:对种禽场实施全面强制免疫,疫苗费用由国家给予补贴。
确保养殖农户得到政策实惠:国家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最终要落实到农户。
妥善处理养殖、加工企业职工的生活保障:对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效益下降或停工停产的,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或放假等办法调整用工方式。
2020年养殖业新政策
为了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多项养殖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粮改饲、种养结合、循环养殖等领域。具体政策包括:
粮改饲、种养结合专项补贴:在试点地区对规模奶牛养殖场(小区)收贮青贮补助标准为50元/吨;种植专用青贮玉米,每亩实施综合补贴250元。
畜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扶持规模养殖场、农民合作社,补贴要求涉及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等不同种类的养殖。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对存栏奶牛300头以上的养殖场给予补助。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对生猪养殖给予支持。
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对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肉牛肉羊养殖给予补助。
通过对上述政策的分析,旨在提升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养殖产品的出口。这些政策不仅包括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还包括税收优惠和检疫监管等方面的措施。未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将继续出台更多有利于养殖业出口的政策,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