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殖有啥政策
农村散养殖相关政策概述
农村散养殖是指在农村地区,农户以小型、分散的方式进行畜禽养殖。为了规范和促进农村散养殖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以下是相关的主要政策要点:
环保政策及要求
1.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散养户也需要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具体要求包括:
建设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
建设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
采用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2. 禁止养殖区域的规定-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养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 已有的养殖场、养殖小区需要进行整改或者搬迁。
3. 排污标准和总量控制- 向环境排放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
- 对于超标排放的,将面临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处罚和治理要求。
扶持政策及措施
1. 土地使用政策
- 养殖业用地按种植业用地对待,享受相关的土地使用优惠政策。
2. 水电费用优惠- 养殖业用水用电按种植业计算征收费用,从而降低养殖业的水电成本。
3. 金融支持- 金融部门对养殖业小额贷款要放开,加大信贷力度,可以实行联户担保。
- 对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畜禽生产企业、优势畜产品产区、奶牛养殖小区和各类规模养殖场,有不同的项目支持,但需要申报。
4. 技术指导和支持- 政府部门会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散养户提升养殖技术和环保水平。
- 例如,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使用高效微生物、建设环保设施等。
整合与提升建议
1. 提高养殖规模及环保投入- 散养户应不断提高养殖规模及环保投入,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
- 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保设施的建设。
2. 采用生态养殖模式- 选择适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如稻—鸭套养模式、旱养模式、网床养殖模式等,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3. 加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建立健全粪污处理设施,确保粪污全量收集并发酵腐熟。
- 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如制作有机肥、生产沼气等,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通过对上述政策的分析,散养户应当积极了解和遵守相关政策,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和环保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继续加大对农村散养殖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