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养殖政策
云南红河州养殖政策概述
云南红河州的养殖政策主要涉及毛驴养殖和水域滩涂养殖两大方面。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毛驴养殖政策
根据2020年发布的信息,云南红河州泸西县推出了专门的毛驴养殖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促进毛驴养殖业的发展,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
养驴棚驴圈类型
半开放驴棚驴圈 - 特点:三面有墙,向阳一面敞开,有部分顶棚。
优点:造价低,节省劳动力。
缺点:冷冬防寒效果不佳。
塑料暖棚驴棚驴圈 - 特点:三面全墙,向阳一面有半截墙,有1/2-2/3的顶棚。
优点:保温效果较好,利用太阳能和驴体自身散发热量,防止热量散失。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朝向,坐北朝南,南偏东或西角度最多不超过15°。
舍南至少10米应无高大建筑物及树木遮蔽。
设置适当的棚舍入射角,应大于或等于当地冬至时太阳高度角。
封闭驴棚驴圈 - 特点:四面有墙和窗户,顶棚全部覆盖。
- 优点:通风好,但散热面积相对较大。
水域滩涂养殖政策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的《红河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红河州在水域滩涂养殖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和政策。
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红河州根据这些理念,制定了相应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以促进渔业资源的保护与水域滩涂资源科学利用。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云南省渔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农办渔〔2017〕121号)。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稳定池塘养殖,发展湖泊水库等大水面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与《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红河州水功能区划》等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水利、林业、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目标任务
规划期限:2019年至2030年。
规划目标:认真贯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划定养殖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等功能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健康渔业,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为云南省建设成为“”增添红河光彩,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做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任务:依据相关规划、区划及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划定养殖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等功能区。
云南红河州在毛驴养殖和水域滩涂养殖方面都有明确的政策和规划。这些政策和规划旨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这些措施,红河州希望能够在保障养殖业发展的同时,维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