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养殖业的政策
东北养殖业的政策
养殖业用地政策
养殖业用地按种植业用地对待。这意味着养殖业可以享受与种植业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降低了养殖业的土地成本。
养殖业用水用电政策养殖业用水用电按种植业计算征收费用。这一政策有助于降低养殖业的水电成本,使其与种植业保持一致。
金融支持政策金融部门对养殖业小额贷款要放开,加大信贷力度,可以实行联户担保。这为养殖业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持,帮助养殖户获得必要的资金。
国家对东北地区的养殖业提供了多种补贴政策。例如,对于饲草生产加工企业、奶牛养殖企业(场)等都有相应的补助标准。还有针对生猪、奶牛、肉牛等不同畜种的专项补贴政策。
环保和防疫措施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要依法进行环评,配套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消纳用地。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支持、动员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完善粪污收集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装备,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和专业无害化处理场。
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打好绿色牌、有机牌,引领实现产品绿色化,打造东北地区的独特竞争优势。这一政策旨在提升东北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部重点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增值空间大的低温肉制品、熟肉制品、干乳制品等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项目,避免同质化,提升附加值。建立畜产品生产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养殖场户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
技术支持适当增加东北地区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试验站数量,建立对口联系和帮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这一政策旨在提升东北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用地支持推动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基本农田配套建设养殖场试点,拓展畜禽养殖发展空间。这一政策为养殖业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资源,促进了其规模化发展。
疫病防控主要用于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驱虫药物)采购、储存、注射(投喂)及免疫效果监测评价、人员防护等相关防控工作,以及对实施和购买动物防疫服务等予以补助。这一政策旨在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东北地区的养殖业在用地、用水用电、金融支持、补贴政策、环保和防疫措施、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畜产品加工流通、技术支持、用地支持和疫病防控等方面都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东北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