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绿色养殖政策
三农绿色养殖政策
绿色养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可持续的方法来进行养殖,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以下是关于三农绿色养殖政策的详细信息:
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绿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养殖业方面,鼓励发展绿色、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政策1. 鼓励发展深远海养殖 - 政策鼓励创建深远海养殖类型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远海养殖项目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措施要求。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先进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发支持,完善技术体系和规范标准,提高深远海养殖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重庆出台“黄金十条政策”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全产业生态,支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最高给予2亿元奖励。
支持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100家领军企业、100家高成长型企业、100家服务保障企业新增贷款最高给予1000万元贴息支持。
支持种养业主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
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
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发展 - 阳新县按照“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规划,持续贯彻落实重要水域禁限养政策,推进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
重点推广池塘种青投螺生态养蟹、鳜鱼生态高效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全县推广鳜鱼(含饵料鱼)养殖面积10000亩、螃蟹养殖3000亩。
开展水产养殖用药指导,强化水产从业人员养殖投入品使用和规范用药知识技能培训,鼓励实行减量用药、科学投苗、微生物净水等生态养殖模式。
倡导在养殖鲈鱼、黄颡鱼、螃蟹等名优养殖品种提升优质配合饲料替代率,降低野杂鱼投喂带来的水质污染。
扶持培育具有全国领先优势的“华海1号”团头鲂、百容鲫鱼、黄颡鱼、小龙虾等优质渔业良种,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全县水产苗种年产能达到50亿尾以上。
大力推广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工程,通过加高加固池埂、科学布局进排水系统、完善泵站和沟渠设施建设等方式实现鱼池提档升级,同时推广“三池两坝”、物理过滤、生物净化、原位治理等尾水治理模式,逐步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和达标排放。
政策实施效果1. 提高绿色产品供给能力
2022年底,全国绿色食品、有机有效用标单位总数27246家,产品总数60254个,同比分别增长10%、 %。
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48个,总面积超过 亿亩,带动近2030万农户发展。
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102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41个。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 政策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做精做好水产种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培育区域性优质特色品牌。
- 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服务总面积超过19亿亩次,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服务小农户的数量超过8900万户。
三农绿色养殖政策旨在通过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产业融合等措施,推动农业养殖业的绿色发展。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和完善,绿色养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