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淮安区生猪养殖政策规定

2025-02-07 10:33:45 次浏览

淮安区生猪养殖政策规定

淮安区在生猪养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市场供应,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以下是淮安区生猪养殖的主要政策规定:

政策扶持与激励措施

  1. 财政金融支持

    •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实施细则》,组织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对接金融机构,满足生猪养殖企业发展信贷需求。

    • 提升生猪保险保障水平,能繁母猪、育肥猪和仔猪每头保险金额分别提高到1500元、1000元和300元。

    • 在相关县区率先开展"保险+期货"项目,为养殖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财政保费补贴 万元。

  2. 产能调控与布局优化

    • 制定《淮安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明确生猪全产业链建设路径。

    • 科学划定禁养区范围,优化布局生猪新增产能,大力发展集团化规模养猪。

    • 全市建成或在建设计产能2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集团6个,全部项目满产后年可提供生猪170万头。

  3. 转型升级与产业链延伸

    • 加快特色猪种扩繁,强化与大型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大力培育"苏淮猪"等特色猪种。

    • 大力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支持就地就近屠宰,实现从"运猪"向"运肉"转变。

    • 大力扶持猪肉产品精深加工,招引建设一批预制菜等高低温类肉制品项目。

分解任务目标与考核推动

  1. 任务目标分解

    • 将2020年全市恢复生猪生产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县区,将恢复生猪生产目标列入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

    • 对为全市生猪生产总量提升作出重大贡献的前三名县区分别给予100万元、7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2. 加大扶持力度

    • 市财政对新增出栏 — 万头、 —1万头商品育肥猪的规模猪场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 对在规定时间内新增符合条件的种猪,给予每头200元奖补。

    • 支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对资源化利用成效明显的生猪养殖场或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项目扶持。

  3. 要素保障与推进机制

    • 增加土地规划、金融扶持等保障措施,优先保障万头以上猪场养殖用地。

    • 支持银行将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生猪活体纳入可接受抵押品目录。

    • 生猪养殖企业优先纳入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普惠金融助力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和“阳光扶贫贷”授信资格主体名录,给予最大授信额度。

生猪稳产保供措施

  1. 政策撬动增信心

    • 市政府出台扶持生猪生产的“市新八条”政策,在省“新九条”基础上扩大规模养殖场奖励范围和提高能繁母猪补贴标准。

    • 建立政商沟通协调机制,听取企业意见,帮助解决突出问题。

    • 加大养殖土地供给,2020年全市新增生猪养殖用地逾2344亩。

  2. 项目驱动强后劲

    • 全市在建改扩建万头以上生猪养殖项目18个,总投资 亿元,设计存栏母猪 万头,出栏育肥猪 万头。

    • 这些项目全面投产后,养猪大企业总出栏将占到全市总出栏的80%以上。

通过上述政策和措施,淮安区积极推动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市场供应稳定,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些政策不仅涵盖了财政金融支持、产能调控、转型升级等多个方面,还注重任务目标分解和考核推动,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和执行。

养殖发发网
邵阳市退伍军人养殖政策 群众养殖创业补贴申请流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