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养殖项目改造方案
绵阳市安州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改造方案
一、项目背景根据《绵阳市安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公开遴选2023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储备项目实施主体的公告》,绵阳市安州区计划对渔业养殖池塘进行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改造。该项目旨在提升渔业养殖的环保水平和生产效率,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养殖环境:通过标准化改造,改善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产量和质量。
实现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养殖模式,促进渔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
三、项目内容1. 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 池塘整形清淤: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改善水质。
护坡建设:加固池塘边坡,防止水土流失。
进排水沟渠或管道改造:优化进排水系统,提高水体交换效率。
泵房泵站建设:安装现代化泵房泵站,提升水体循环能力。
尾水达标治理 - 复合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利用人工湿地净化养殖尾水。
"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通过稳定塘和过滤坝处理尾水。
池塘底排污模式:安装底排污系统,及时排出养殖废弃物。
工程化循环水模式: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减少用水量。
多营养层级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构建多层次养殖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
鱼菜共生综合种养原位处理模式:结合鱼菜共生技术,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发展"数字渔业" -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安装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水质状况。
养殖水域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养殖水域的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养殖策略。
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提高养殖过程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增氧控制系统:安装增氧设备,保证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精准投饲系统:采用智能化投饲系统,提高饲料利用率。
远程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建立管护机制 - 统一规划: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受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
压实管护责任:明确管护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管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 - 申报主体提交资料:具备条件的实施主体向服务地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报资料。
- 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并将审核通过的资料报送至绵阳市安州区农业农村局。
项目审批 - 农业农村局审批:绵阳市安州区农业农村局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批,确定项目实施主体。
项目实施 - 施工准备:确定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施工过程: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改造施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质量监督: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项目验收 - 验收申请:项目完成后,实施主体向农业农村局提交验收申请。
- 验收评估: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项目 - 报告:撰写项目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成果推广:推广项目成功经验,推动更多养殖池塘进行绿色循环发展改造。
五、项目预算1. 资金:项目资金于财政补助,补助资金不超过总造价的50%。
资金用途:
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补助标准不超过3000元/亩。
尾水达标治理:补助标准不超过75元/平方。
数字渔业建设:用于购买和安装各类智能化设备。
六、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通过改造提升,提高渔业产量和质量,增加养殖户收入。
社会效益: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社区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