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渔业养殖水域水质标准

2025-02-18 09:18:22 次浏览

渔业养殖水域水质标准

色、臭、味不得使鱼、虾、贝、藻带有异色、异臭、异味。

漂浮物质

水面不得出现明显油膜或浮沫。

悬浮物质人为增加的量不得超过10mg/L,而且悬浮物质沉积于底部后,不得对鱼、虾、贝、藻类产生有害的影响。

pH值淡水: —— 海水: ——

生化需氧量(BOD)不超过5mg/L,冰封期不超过3mg/L。

溶解氧(DO)24h中,16h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

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 汞:不超过 镉:不超过 铅:不超过 铬:不超过 铜:不超过 锌:不超过 镍:不超过 砷:不超过 氰化物:不超过 硫化物:不超过 氟化物:不超过 挥发性酚:不超过 黄磷:不超过 石油类:不超过 丙烯腈:不超过 丙烯醛:不超过

养殖业水质标准的重要性

优良的水质是保障养殖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养殖业水质标准体系应根据水域的不同用途和养殖方式进行分类制定。一般而言,养殖业水质标准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要求包括水域的水温、水浑浊度、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参数。

化学指标包括氨氮、硝酸盐、磷酸盐、浑浊度、硬度、硫化物、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等参数。

微生物指标包括浮游动物、游离细菌、总磷、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等参数。

底物消耗能力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磷、氮等参数。

确保养殖水域水质达标的方法

源头控制养殖业应从源头上控制水质问题,确保养殖过程中不产生污染。选择优质的水源作为养殖基水。合理规划养殖布局,避免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质问题。采用高品质的养殖设备和清洁的养殖环境,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污染。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养殖水域的水质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水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生物净化技术利用生物净化技术,增加养殖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如采用生物滤池、生物池等净化设施,增加池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养殖管理,合理使用药物,减少化学物质对水质的污染。

水产养殖水质对水体的关注程度

水产养殖水质对水体的关注程度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指标:水温、盐度、pH、DO(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还有一些人会关注总碱度和硫化氢。

水温不同的养殖品种对水温的要求不同。例如,大菱鲆是一种冷水鱼,水温在12-18度之间,海参的温度适宜于10-16度,水温超过20度就会进行夏眠。南美白虾喜欢水温高,在22以上生长较快。

盐度不同的品种需要不同的盐度。淡水型品种不多说,海水养殖品种有宽、窄之分,广盐性品种如鲟鱼、花鲈、南美白对虾、虹鳟等盐度品种也可

养殖发发网
深海金鳗鱼养殖条件 渔场孔雀鱼养殖密度要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