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适合养殖蚯蚓吗
冬季适合养殖蚯蚓吗
冬季养殖蚯蚓是可行的,但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以确保蚯蚓的生存和繁殖。
冬季养殖蚯蚓的优势蚯蚓的耐寒性较强,只要气温不会过于低下,再结合合理的管理,那么在冬季养殖蚯蚓并不会有高难度的问题。通过适当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可以保证蚯蚓在冬季继续生长和繁殖。
冬季养殖蚯蚓的关键措施
1. 温湿度控制
蚯蚓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不同品种的蚯蚓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威廉环毛蚓的生长温度是8—32℃,繁殖温度在15—25℃,最适繁殖温度20—24℃。爱胜属蚯蚓的生长温度是6—30℃,在10—28℃都能繁殖,最适繁殖温度23—26℃。因此,在冬季养殖蚯蚓时,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蚯蚓来调控温度。
湿度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蚯蚓品种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威廉环毛蚓和湖北环毛蚓要求土壤含水量30%左右,而赤子爱胜蚓、北星二号、大平二号等品种则要求饲料(基料)含水量60%一70%。合理的湿度管理可以促进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2. 保种过冬在严冬到来之前,可以将个体较大的成蚯蚓提取出来加工利用,留下一部分作种用的蚯蚓和小蚯蚓。通过加厚蚓床、合并饲料、调整温度和加厚覆盖物等措施,可以让蚯蚓自然过冬,等到春天天气转暖时再拆堆养殖。
3. 保温过冬室外保温过冬可以通过利用饲料发酵的热能、地面较深厚的地温和太阳能来提高蚓床的温度。具体措施包括挖掘适当深度的坑,垫上干草和畜禽混合粪料,并在上面加覆盖物和塑料薄膜。晴天中午可以揭开透气,并让太阳晒暖料床。这样可以保证蚓床温度在20℃以上,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4. 低温生产在冬季,可以通过砍掉蚓床周围的一切荫蔽物,让太阳从早到晚都能晒到蚓床上。同时,可以通过逐次加料来增加床的厚度,采取逐次加水让其缓慢发酵的方法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虽然冬天蚯蚓长得慢,但因后备蚯蚓群多,也不会影响冬季成蚯蚓的提取量。
冬季适合养殖蚯蚓,但需要根据不同的蚯蚓品种和具体的气候条件来进行合理的温湿度控制、保种过冬和保温过冬等管理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在冬季继续获得蚯蚓的良好生长和繁殖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