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生化耗氧多少合适
水产养殖生化耗氧量的适宜范围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溶解氧的需求和变化
溶解氧的基本需求:2和6水产养殖中对于溶解氧的要求是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鱼类的最适溶解氧为5mg/L,正常呼吸所需的溶解氧一般不低于 。
溶解氧的变化:养殖用水的溶解氧在一天24小时内是不断变化的,尤其在晚上溶氧最低。因此,溶氧量必须有8个小时(晚上)的时间大于4mg/L,14小时不低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2mg/L。
生化耗氧量的影响因素
有机物质的分解:1池塘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或转化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些有机物质主要于饲料、鱼虾的排泄物、虾壳等。
化学耗氧量(COD):3化学耗氧量反映了使水质恶化的还原性物质的多少。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有机物的含量越多,会导致水中的溶氧减少,产生有毒气体,危害养殖鱼类的健康。
控制生化耗氧量的措施
换水:1换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从而降低生化耗氧量。
投入菌种:1往池塘中投入菌种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降低生化耗氧量。
合理投饵:3选择黏结性好、不易败坏水质的饵料,并根据放养数量、个体发育大小来确定投饵量,可以减少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从而降低生化耗氧量。
使用溶解氧传感器:4利用溶解氧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帮助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溶解氧在适宜的范围内。
水产养殖中适宜的溶解氧范围是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为了控制生化耗氧量,养殖户可以通过换水、投入菌种、合理投饵和使用溶解氧传感器等措施来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在适宜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