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水貂养殖
家庭水貂养殖概述
家庭水貂养殖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农业养殖项目。水貂皮是一种价值很高的皮类,主要用于生产皮毛,其他副产品的价值也相对较高。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涉足水貂养殖。
品种选择与棚舍搭建
品种选择在选择水貂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饲养条件进行选择。优质的种貂能够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棚舍搭建棚舍是供水貂防寒、避暑的设施,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棚舍的规格一般为长25~50米,宽 ~4米,棚檐高 ~ 米。有些养殖户会增加单栋棚舍的跨度(约8米),两边养种貂,中间养皮貂,以提高单栋棚舍的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毛皮质量。
笼舍是水貂活动、采食、排泄和繁殖的场所。笼是铁丝网编制的,小室多用 ~2厘米木板制成。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笼舍规格:
单层笼舍:笼栏为70×30×40立方厘米(长×宽×高)。
小室:30×30×30立方厘米或45×35×45立方厘米。
种貂笼:65×60×45立方厘米。
小室:45×40×40立方厘米。
皮貂笼舍:50×45×40立方厘米。
小室:56×30×23立方厘米,一个小室连成两间。
饲养管理
仔貂养育仔貂出生后,其生活条件会发生巨大变化。出生后的仔貂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由于机体发育不完善,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因此,仔貂的养育需要特别细心和谨慎。
配种期配种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调整适宜体况,保证水貂适时进入配种期。配种期由于受性活动的影响,水貂食欲有所减退,特别是配种能力强的公貂。因此,要加强饲养,供给新鲜、优质、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和易于消化的日粮。配种结束后,公貂体况普遍下降,为使其尽快恢复,饲养标准不宜马上降低,应采用妊娠母貂或配种后期公貂的饲养标准,经过15-20天待公貂体况有所恢复后,再转入维持期饲养。还需淘汰配种能力差、精液品质不良、失去种用价值的公貂。
妊娠期妊娠期是水貂生产的关键时期。此期母貂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对饲料和营养物质的需求比其他任何时期都严格。
产仔哺乳期产仔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母貂的泌乳力、持续泌乳时间和仔貂成活率。
冬毛生长期冬毛生长期的水貂新陈代谢水平较高,因为水貂除了为越冬贮存体脂和体蛋白外,还要生长厚密的冬毛。为了生产优质毛皮,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应达到30-35克、代谢能250-300千卡,动物性饲料占比应在50%-70%,主要由鱼、动物内脏、血液、鱼粉、兔禽下杂等组成。
预防疾病
在幼貂生长发育快的时期(7~8月),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饲料易变质,貂极易患消化道疾病。因此,在6~7月就要接种犬瘟热、副伤寒和巴氏杆菌等疫苗,防止发生传染病。
成熟取皮
水貂换毛后即可宰杀取皮。宰杀时要注意皮毛的完整,切不可把毛皮割破,否则会降低毛皮等级。
其他注意事项
饲料与区域性水貂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小杂鱼,鱼类的供给成为决定水貂养殖区域的主要因素。水貂受外界影响较大,如光照、温度等。选择养殖项目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地理纬度、气候、地势、饲料、市场需要等各种条件。建场应以具备稳定的饲料为基础,最好建在沿海地区和肉类加工厂附近,或内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