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东区养殖大闸蟹
兴化东区养殖大闸蟹
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个以养殖大闸蟹闻名的地方。兴化市内湖荡密布,河道纵横交织,湖荡内水草丰美,为优质淡水螃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兴化市被誉为“中国河蟹之乡”,并且多个品牌的大闸蟹入选了“中国十大名蟹”,荣获了“中国名蟹金奖”。
养殖环境
兴化市地处江淮之间,苏北里下河地区腹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气候特征。这里的光、热、水三要素配合协调,市内湖荡密布,河道纵横交织,湖荡内水草丰美,水产资源异常丰富。兴化水质清澈无污染,非常适合鱼虾蟹类栖息繁殖,是长江中下游最具典型特色的精华生态区,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养殖历史
兴化大闸蟹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自古以来,兴化蟹就是进京贡品。由这种蟹精制而成的,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童氏家族创办的“童德大”牌美味佳肴--中庄醉蟹,更是享誉海内外。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堡童氏在经营活蟹的过程中,将积压的螃蟹用醉螺、醉虾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一套用自制糯米浆酒及其它配料醉制螃蟹的制作工艺,这样既可以延长螃蟹的保质期,又可以赢得更多的用户、赚取更多的利润。在1394(明洪武二十七年)前后,创立“童德大”醉蟹加工作坊,从而成为“中庄醉蟹”的创始人。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堡庄先后聚集过一批知名度很高的文人学者画家。郑板桥也曾寓居过中堡坐馆授徒。他们每年迎来送往和国内许多学者画家交流技艺,同时又品尝中堡特产--中庄醉蟹,从而中庄醉蟹美名传扬,进而成为贡品以至风靡全国。
养殖现状
河蟹产业是兴化市的富民产业和特色经济之一。到2009年,全市养殖河蟹面积达68万亩、产量 万吨,产值 亿元。河蟹年产值占全市渔业总产值的2/5、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有1/5于河蟹产业。到2009年,建成了沿"332"省道(大兴金公路)为轴线的生态大闸蟹优势产业带,以安丰、永丰等乡镇为核心的10万亩河蟹高效养殖区,沿"233"省道(邮兴盐公路)、老兴泰公路20万亩生态共作示范区。全市2000亩以上河蟹连片养殖面积38万亩,河蟹养殖规模在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7个,2000亩以上养殖规模的企业、合作社、大户有36家。
养殖模式
兴化市的河蟹养殖曾经经历了“河沟混养--池塘、稻田放养--人造湖泊仿野生稀养”的发展过程。他们大力推广应用生态、安全、健康的养殖方式和技术,使得养殖模式不断优化。这不仅促进了河蟹养殖水平的提高,而且推进了全市河蟹养殖实现了从大养蟹到养大蟹、从河蟹(螃蟹)到湖蟹(大闸蟹)的历史性转变和升级。河蟹规格、品质均有明显提高,呈现出养殖环境好、产品质量好、市场销售好、养殖效益好的可喜局面,河蟹产业步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品牌建设
兴化市通过注册商标、申报品牌、创建名牌,有力保障并极大提高了河蟹产业养殖效益,也有力保障并极大促进了河蟹养殖业产业化。通过举行生态河蟹产业发展论坛,承办第三届中国生态河蟹文化节,并多次组织河蟹养殖企业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以及香港、新加坡、西班牙等境内外举办兴化大闸蟹推介会,提高了大闸蟹品牌的知名度。不少企业借助推力纷纷在外设立专卖店、直销点,使得兴化大闸蟹畅销大江南北并走出国门。
电子商务
随着各地农产品开始采取电子商务模式来更大范围的、更全面的销售出去,兴化大闸蟹亦是“横行”网上,攀上电子商务之路。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以兴化大闸蟹为原料生产的中庄醉蟹到南洋(新加坡)参加国际物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