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荷泥鳅养殖
丰荷泥鳅养殖指南
一、养殖泥鳅的条件
池塘条件 - 面积和深度: 苗种培育池面积应在600㎡左右,池深约50㎝。
池底和四周: 池底泥土需夯实,四周离岸边1㎝处可栽种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为遮荫用。
消毒: 在苗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亩)全池泼洒,待池水呈绿色时,方可放入苗种。
土质条件 - 土质条件未明确提及,但一般要求土壤质地适中,保水性好,无污染。
水质条件 - 水源要求: 水源无污染,水质干净。
水深控制: 池塘水深保持在40至50厘米。
水温管理: 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水温为25-30℃,水温低于10℃时泥鳅停止进食并进入冬眠状态。
二、养殖泥鳅的技术
清淤消毒
清淤: 池塘需进行淤泥清理,清理后进行曝晒处理,曝晒时间应在泥鳅苗入池前30天,使池塘底部晒成龟背状,以消灭微生物。
消毒: 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饲料投喂 - 饲料选择: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投喂量: 根据水温调整投喂量。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投喂技巧: 鳅苗下塘后2天内不投喂,待鳅苗适应池塘后再投喂。投喂时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日常管理 - 防逃防病: 做好防逃和防病措施。
勤巡塘和作日记: 定期巡查池塘,记录泥鳅生长情况。
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 早清塘有利于延长泥鳅生长期,早开食和早放养有助于泥鳅快速适应环境。
观察水质和天气变化: 根据水质和天气变化调整饲料投喂量。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气泡病
原因: 池水中的某种气体(如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过饱和。
症状: 鱼苗的鳍条、鳃和皮肤上附着众多气泡,影响鱼苗的游动和摄食能力。
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水温变化 - 适应水温: 泥鳅适应水温范围为0-32℃,生长最快的水温是25-30℃。
- 水温调控: 在气温变化大的情况下,需采取措施保持水温稳定,避免泥鳅因水温骤变而产生应激反应。
四、养殖泥鳅的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
水色和透明度: 池塘的水以黄绿色为宜,保持适当的透明度。
- 水质改良: 可投放生石灰、田螺、微生物制剂等改良水体。
饲料管理 - 饲料选择: 选用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的饲料,如麦麸、米糠、花生饼、豆饼、菜饼、蚯蚓、蝇蛆等。
- 投喂频率: 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
疾病预防 - 定期检查: 每天检查池塘,发现死亡泥鳅及时捞出并查明原因。
- 防逃跑措施: 做好防逃跑措施,确保泥鳅在安全的环境中生长。
五、泥鳅苗种的选择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