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鲈鱼人工养殖
尼罗河鲈鱼人工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应达到2米以上。池塘的水源要充足且无污染,具备良好的进排水设施。池塘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并配备1~2台 千瓦的增氧机。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养殖场还应配备发电备用机组。
在放养尼罗河鲈鱼苗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具体方法是每亩使用7~10千克的生石灰,保持池水深度在10~20公分,进行浸浆泼洒。大约7天后,加水至1米深,并施用二铵 千克/亩。两天后,当池水变为油绿色时,即可放养鱼苗。
二、鱼苗的选择和放养尼罗河鲈鱼苗种多为海捕,春季海捕的苗种体长通常在 ~4公分之间。由于捕捞和转运过程中鱼体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提高养殖成活率,建议采用中间暂养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在养殖池中架设40目的网箱进行暂养,每立方米水体暂养苗种2000~3000尾。鱼苗放养前需要用氯泼酒进行消毒,初期投喂卤虫幼体,随后逐渐过渡到投喂新鲜鱼糜。当鱼种培养至10公分左右时,可以按照 尾/平方米的密度投入到养成池中养殖。
三、饵料的选择和投喂管理尼罗河鲈鱼的饵料应以低质杂鱼为主,并辅以人工配料。由于尼罗河鲈鱼抢食快且摄食量大,定时定量投喂非常重要。投喂时应确保鱼吃饱但又不浪费饵料。具体的投饵次数和投饵量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在快速生长的适温季节,日投饵4~5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30%;而在低温的早春、晚秋,日投饵2~3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10%。
四、巡塘检查和防治日常养殖过程中,需要早晚巡塘观察鱼体活动情况及池塘水色、气味、透明度的变化。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还需注意检查池塘的防逃设施和敌害情况。
尼罗河鲈鱼苗种常见的病害包括车轮虫、白头白尾病和性肠炎。防治车轮虫的关键是彻底清塘和定期镜检(鳍条、鳃),一旦发现及时杀灭。白头白尾病通常是由于放苗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到位导致的,而性肠炎则多由饲料变质、投喂过量、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
五、水质调控尼罗河鲈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pH值应保持在 ~ 之间。水体透明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苗的摄食和生长。一般来说,水体透明度应大于30cm,若透明度小于30cm,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六、投食管理尼罗河鲈鱼的投食时间应选择在早上和傍晚,避免在温度过高或光线过强时投喂。投食时应选择固定的地点,以减少鲈鱼摄食时的体力消耗。若是在驯食阶段,应提前10分钟冲水,将苗种引导到水流附近,以提高驯食成功率。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尼罗河鲈鱼的人工养殖,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