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养殖塘口规划
螃蟹养殖塘口规划
1. 塘口选址与基础建设
螃蟹养殖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塘口地点和进行基础建设。
a. 土质选择选择适合螃蟹生长的土质非常重要。沙壤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既能保持适当的水分,又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黏土虽然保肥能力好,但透气性差,可能导致底质恶化。沙土则相反,保肥能力较差,但透气性好。因此,壤土是较为理想的土质选择。
b. 池坡设计池塘的池坡比应约为1:2至1:3,面积在20到30亩之间。东西方向,长宽比约为5:3。环沟宽度应在7到8米,深度约为 米。在池塘的西北角和西南角设置出水口,在东南角和东北角设置进水口,并用双层100目过滤网进行过滤。
c. 小环沟设计在滩面上开挖一条2米宽、深约 米的“井字形”环沟,有助于增强水体的流动和溶解氧,同时也为螃蟹提供了一个避暑的地方。这种设计还方便船只行驶,便于投喂和用药。
2. 设备安装与管理
a. 微孔增氧机安装微孔增氧机可以有效解决养殖后期可能出现的缺氧问题。缺氧会影响螃蟹的摄食和生长,进而影响其规格和产量。使用微孔增氧机的塘口,螃蟹的规格通常更大,养殖风险也更低。
b. 解毒与肥水新开塘口往往存在农药残留问题,特别是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可以使用水博士等产品进行解毒。肥水产品的使用量需要适当加重,以促进水体的肥力和水草的生长。建议使用纳米黑金+乌金膏组合肥水,并适量增加优加益生菌,以培肥稳定水体,防止青苔生长。
3. 秸秆处理与泡塘
a. 秸秆处理对于塘面上的秸秆,建议采取深耕的方法将其埋入土中,以提高土壤的肥力。需要注意的是,秸秆腐烂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因此要密切监测水体的变化。
b. 泡塘新塘往往存在漏水问题,通过一次性上大水泡塘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般情况下,泡塘15到20天后放水,然后再泡塘约20天,可以显著减少塘口的漏水现象。泡塘还可以帮助去除农药残留。
4. 防逃与防盗措施
a. 围网设计为了防止螃蟹逃跑和盗贼入侵,围网的设计至关重要。围网应采用双层网结构,外层为保护网,内层为养殖网。三层网设置间距为5米,并在其中设置地笼网,以检查逃蟹情况。内层网最上端内侧应接20至40厘米的塑料薄膜,以防河蟹逃走。内外层网最下端应接石笼并埋入湖底。围网用竹桩在外侧固定,竹桩间距为 米,围网高度应在 米以上。
5. 种草与放苗
a. 种草在蟹塘中种植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水草不仅可以提供遮蔽物,帮助螃蟹躲避敌害,还能改善水质。建议在年前种草,草团间隔3到5米,每颗草团种大颗。只要草长起来了,水就不容易混,螃蟹的成活率也会提高。
b. 放苗放苗前需要对蟹苗进行消毒,以防止病害的传播。放苗时的水深应控制在 到2米之间,水温应保持在20到25度。每亩放养300只左右的蟹苗,以确保它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食物。
6. 日常管理与注意事项
a. 水质管理
水质是影响螃蟹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春秋两季每半个月左右换一次水,夏季每周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