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青蛙养殖
巨型青蛙养殖的综合种养技术
1. 引言巨型青蛙养殖作为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合理的种养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有效提升经济效益。本文将详细介绍巨型青蛙养殖的关键技术,包括田块选择及改造、水稻栽培、青蛙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2. 田块选择及改造选择合适的田块并对田块进行必要的改造是成功养殖巨型青蛙的基础。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田块:优先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为了避免青蛙叫声扰民,田块应远离居民区。平原地区的稻田面积过大时,需分隔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以长方形且长宽比为3:1,面积在1亩~3亩之间为宜。
开挖蛙沟:蛙沟是蝌蚪摄食和青蛙躲避敌害、遮阴避暑的场所。根据稻田面积,在稻田四周开挖一条深 ~ 的“回”字形蛙沟,面积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
改造田埂:加固加高田埂,既能保持稻田水位,又能防止稻田被大雨冲塌,同时便于设置防逃设施。
设置进排水口:根据自然田块形态设置进排水口,通常将进排水口设在稻田对角的两个田埂上。进水口设在靠近进水渠的田埂上,对应的另一端设排水口,且略低于田面。在进排水口均需牢固设置细密铁丝网或40目筛绢网,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
搭建食台:在田埂四周设置 宽的食台,养殖密度小时可间隔10m搭一个食台,并留出人行通道。铺设食台前,可用能降解的黑色地膜覆盖,抑制杂草生长。
安装防逃防害设施:稻田周围需安装防逃、防害设施。养殖区域外用10目~20目、高 且深入土壤 左右的聚乙烯网来防止蛇、鼠、人对青蛙的伤害。田间上方加盖网目为3cm的尼龙网片,以防鸟类等天敌。
3. 水稻栽培水稻栽培是巨型青蛙养殖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水稻栽培不仅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能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播种与秧田管理:于4月中旬至5月初在育秧田培育秧苗,每亩秧田播稻种5kg。为提高出芽率,在浸种前2d~3d,日平均气温18℃及以上时,将种子晒1d~2d。秧苗长至8cm及以上时即可进行插秧。
秧苗移栽:插秧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中,需手工插秧,稻蛙田成宽窄行,宽行70cm×30cm,窄行30cm×30cm。每亩插3700蔸,每蔸插2根秧苗。巨型稻可单株成林,因此栽种宜稀不宜密。插秧时尽量保持垂直,插稳,防止浮蔸。插秧后2d~3d需巡查,发现缺失或浮蔸要及时补蔸。
田间管理:秧苗下田后,保持稻田浅水(水位2cm~3cm),以利于水稻分蘖发蔸。水稻养殖期间需防治卷叶螟、钻心虫,抽穗前需防治纹枯病、卷叶螟、钻心虫等常见疾病。灌水时,将水位加至55cm左右,防止水位超出田面。
收获:采用人工收割方式,当籽粒成熟度达到85%~90%时开始收割水稻。收割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米质和产量。
4. 青蛙养殖技术青蛙养殖技术是整个种养模式的核心,科学的养殖方法能显著提高青蛙的成活率和产量。
- 放养前准备:蝌蚪放养前,需对稻田进行清整、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选择晴天,在放干水后,全池洒漂白粉进行消毒,每亩用25kg含量40%漂白粉,加100kg水,搅拌均匀喷洒。消毒区域包括进水沟、排水沟、蓄水池、食台以及水稻种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