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鲫鱼养殖
广西鲫鱼养殖的前景与技术
广西地区的鲫鱼养殖前景广阔,市场需求旺盛。鲫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广西,鲫鱼养殖已经成为许多养殖户的重要经济。
一、鲫鱼养殖的准备工作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3-20亩为宜,深度在2-3米之间。
池塘应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
池塘应配备投饵机、增氧机和大拖网,以便于日常管理和收获。
清塘与消毒:
鱼种入池前15天左右,使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池水瘦水状态。
清淤工作应彻底,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选择优良品种:
养殖户应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选择适合的鲫鱼品种。
鱼种应于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鲫鱼良种场,以保证鱼苗的质量。
饲料准备:
成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30%以上,饲料粒径在2-3mm之间,最大不超过 。
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均可使用。
二、鲫鱼养殖的具体步骤
鱼苗放养:
鱼苗应一次性放足,以保证每次出塘鱼的规格整齐。
放养前应对鱼体进行检查,并进行适当的防病治病处理。
若鱼种质量好、无病害,入池时可不进行鱼体消毒,以减少鱼体损伤。
训食:
鱼种放养后即开始训食,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训食越好,饲料在水中停留时间越短,饲料利用率越高。
搭配鲢、鳙鱼养殖:
鲢、鳙鱼的投放时间应在鲫鱼驯化后,以避免延长鲫鱼的驯化时间。
搭配比例以鲫鱼:鲢鳙鱼=90:10或80:20为佳。
饵料投喂:
在主要饲养鲫鱼的情况下,每日投喂6-8次,春秋两季可适当减少次数,夏秋两季可适当增加。
投喂时应采取慢一快一慢的节律,每次投喂30-40分钟。
三、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治
日常管理:
鱼种投放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
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
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并如实填写记录。
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解氧在3mg/L以上。
水质控制:
保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5-30cm,pH值在 之间。
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每半月一次,高温季节每周一次,每次加水15-30cm。
必要时可全池换水,或使用微生态制剂、控制水面的藻类,达到一池水养一池鱼的高水平。
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全池泼洒药物和投喂药饵等措施,避免鱼病暴发。
生长期间每半个月使用一次生石灰(如亩用15kg左右)、漂白粉或 的强氯精,轮换全池泼洒,以防治出血性、败血症等病毒、细菌性鱼病。
对车轮虫、小瓜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鱼病则用杀虫剂加以防治。
四、鲫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养殖模式:
- 采用池塘主养鲫鱼模式80:20模式,即收获时,产量的80%为银鲫,20%是为其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