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

搞养殖业泥鳅

2025-02-15 09:10:57 次浏览

养殖泥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场地建设和投放鱼苗

1. 场地建设

养殖泥鳅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建设。理想的场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方向朝阳: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助于水体的温度提升和藻类的生长。

  • 水源可靠:保证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便于日常的换水和补水。

  • 环境洁净:远离污染源,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

  • 管理方便:便于日常的管理和操作。

池子的面积一般为100-200平方米,深度为1米,水深保持在40-50厘米。为了便于排灌,池子需要设有进出水口,并安装拦鳅设备(如铁丝网)以防止泥鳅逃逸。

2. 投放鱼苗

在投放鱼苗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和施肥。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生石灰消毒,每亩用量约为50公斤。消毒后注入新水,并施入适量的粪肥以培肥水质。投放鱼苗的时间宜选择在开春后的晴天,每亩投放大约5-10万尾左右的鱼苗。投放前,最好用3%的食盐水浸泡鱼苗10分钟,以杀灭病菌。

二、饵料的配制和投喂

1. 配制饵料

泥鳅的食性较为杂,可以食用多种生物质。为了促进泥鳅的快速生长,饵料应以富含营养和蛋白质的豆粕、米糠、麦麸、酒糟等为主,搭配鲜活的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

2. 合理投喂

投喂饵料时,应根据泥鳅的大小和年龄来决定投喂的量和次数。一般来说,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至4%,具体比例可以根据季节和气温进行调整。投喂时间以傍晚为宜,投喂地点应定点设置食台。

三、日常管理和维护

1. 定期巡查

养殖期间,需要定期对鱼池进行巡查,主要工作包括换水、防病和防逃。水色应保持清亮黄绿色,能见度在30厘米左右。每天清扫饵料台,捞出食物碎屑和杂物,防止污染水体。及时修补鱼池上的漏洞,防止泥鳅逃跑。

2. 水质管理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的健康和生长。应经常观察水质变化,保持水体的适度肥度。若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可能是水中缺氧的表现,应及时换注新水。特别是在雷雨和闷热天气,更需勤注新水以增加溶解氧。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增氧机进行增氧,以防泛池死亡。

3. 防治病害

泥鳅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和腐鳍病。一旦发现这些疾病,可以用每毫升含10-15微克的抗菌素溶液浸洗10分钟。还应注意预防鸟类、鸭子等天敌,采取围栏等措施加以防范。

四、捕获和继养

1. 捕获方法

捕获泥鳅时,应先将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2. 继养措施

为了保持池内泥鳅的数量和质量,在捕获后应及时补充新的鳅苗,并继续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

五、

养殖泥鳅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但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从场地的选择和建设,到鱼苗的投放和饵料的投喂,再到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心和耐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泥鳅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的稳步提高。

养殖发发网
淡水鲤鱼适合哪种水草养殖 可以自己养殖鳄鱼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