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泥鳅养殖模式
佛山泥鳅养殖模式
佛山地区的泥鳅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专池养鳅、稻田养鳅和家庭养鳅。
专池养鳅
专池养鳅是专门为泥鳅养殖设计的一种模式,适用于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这种模式需要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造饲养池。养鳅池的土质最好是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面积在100~300平方米之间,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在鳅种放养前15天,需要用生石灰清池消毒。具体方法是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为了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还需要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饲料投喂方面,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时,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投喂量需根据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进行调整。
水质管理也是关键环节。泥鳅放养后,需要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当水温达到30℃时,应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
稻田养鳅
稻田养鳅是一种综合利用资源的养殖模式。在稻田中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也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生命。
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需要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 ~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
家庭养鳅
家庭养鳅是一种小型化的养殖模式,适用于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和蓄水池。这种模式可以根据个人的条件进行灵活调整。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
泥鳅养殖的技术要点
泥鳅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池塘准备、泥鳅苗选择、泥鳅苗放养、水质要求、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和疾病预防。
池塘准备
在准备养殖泥鳅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简单的清理工作。然后撒上石灰,让池塘慢慢聚集自然的水,等水深达到3-5米左右时,就可以把泥鳅苗放进池塘里。
泥鳅苗选择
在购买泥鳅苗时,最好选择大小一致、没有疾病的苗种。
泥鳅苗放养
泥鳅苗放养时间一般在春季,即3-4月份。放养前,需要在干净的桶子里准备一些干净的水,加入适量的盐,水温在15度左右,浸泡15分钟,这样做是为了进行消毒,放入池塘时可以减少死亡率。一亩池塘可以投放300尾泥鳅苗。
水质要求
池塘的水以黄绿色最为合适,需要有一定的透明度。如果水质不佳,可以投入生石灰来改善,还可以放入田螺、微生物制剂来改良水体。
饲料投喂
泥鳅养殖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需要在30%左右。泥鳅比较喜欢吃麦麸、米糠、花生饼、豆饼、菜饼、蚯蚓、蝇蛆等食物,可以投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