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养殖的甲鱼
野外养殖的甲鱼
甲鱼,又称为中华鳖,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随着甲鱼养殖业的发展,区分野生甲鱼和养殖甲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以下是关于如何区分野生甲鱼和养殖甲鱼,以及甲鱼养殖的一些相关信息。
一、甲鱼野生的和养殖的怎么分区别
甲背
野生甲鱼:甲背皮薄均匀,带有蜡质光感,能够隐约看到甲壳轮廓。
- 养殖甲鱼:甲背略厚,无光质感,很难看到甲壳轮廓。
体型 - 野生甲鱼:因为长期生活在野外,需要自己寻找食物,所以形体骄健,肌肉紧实。
- 养殖甲鱼:因为生活在饲养池中,每天都有食物,不需要自己寻找,所以体态雍肿,肌肉松软。
裙边 - 野生甲鱼:裙边比较厚,不容易垂落,胶质比较多。
- 养殖甲鱼:裙边比较柔软,没有肉感,容易垂落。
腹甲 - 野生甲鱼:腹部软骨弹性比较大,用手指抵压后能感受到反弹力。
- 养殖甲鱼:腹部软骨弹性比较弱,用手指抵压后感觉比较软塌,反弹力不如野生甲鱼。
二、甲鱼养殖几年会下蛋
甲鱼一般养殖2-3年左右就能下蛋,但具体时间因甲鱼的身体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早熟的甲鱼养殖1年多就能下蛋,而部分甲鱼则需要3年左右才能下蛋。甲鱼的产蛋期通常在每年的6-9月,产蛋时间多集中在下半夜(0-6点),这与甲鱼喜静怕闹的生活习性有关。雌性甲鱼会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无积水的草丛下产卵,尤其喜欢在松软湿润的砂粉土上挖洞产卵。产卵完成后,甲鱼会用后爪扒沙土掩盖产卵洞,然后用腹部把沙土磨平压实,一般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三、甲鱼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水温、气温控制
- 甲鱼在水温30-32度范围内生长最佳。水温高于20度时,甲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饵料转化率降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饵料转化率。因此,保持水温、气温在最佳范围内非常重要。
饲料投喂控制 - 投喂方式: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能使甲鱼吃食速度加快。
投喂量控制:甲鱼摄食受环境变化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发生变化以及用药时,应考虑对甲鱼的影响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
饲料选择:选择大型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大型厂家的技术与设备决定了饲料的技术含量与品质。
水质调控 - pH值调控:甲鱼池水体应控制在偏碱性,pH值控制在 之间会降低甲鱼发病机率。
充氧:水体充氧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含量,要保证充气设施的畅通,并依据水体状况调整充气时间的长短。
水质培养:应用微生物制品培养水体,提高水体稳定性与水体自净能力,建立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放养前的挑选及药物防治 - 挑选成体中华鳖时应注意鳖体质好坏及体重大小。体质好的成体鳖裙边厚实,体格健壮,体表无伤,皮肤有光泽,用木棒挑逗,鳖反应灵敏。
- 成体中华鳖入池前,需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用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洗。
饲料投喂
- 正确投喂是培育成体中华鳖的重要环节。按照"四定"的原则,"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合理投喂。
水质管理 - 中华鳖喜清新的水质环境,水色呈绿色或绿褐色为宜,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