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

螃蟹池塘生态养殖

2025-02-14 09:18:19 次浏览

螃蟹池塘生态养殖概述

螃蟹池塘生态养殖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结合科学管理手段,以实现螃蟹健康生长和高效产出的养殖方式。该模式不仅注重螃蟹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还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保护。

池塘选择与建设

池塘的选择与建设是生态养殖的基础。标准塘池深为 米,有效蓄水深度为 米,坡度为1:5,池底中部微高,约高于周边 米,高出部分约占塘底部面积的80%,横截面微呈“w”形。池底游泥厚度应低于 米。精养池塘在早春一般每亩用35~15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来消毒除野。对水草、螺蚌等水生佳物资源丰富的池塘,一般不作处理,但在冬季要干冻、曝晒1个月。

防逃设施设置

防逃设施的设置是确保养殖螃蟹不逃逸的重要措施。通常采用 米高的加厚面网在池塘边埂内侧围栏,薄膜埋入土内 米,高出土面 米。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生态养殖的核心环节之一。从3月份放种开始,水位管理至关重要。3月份放种时水位为 ~ 米,4月份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视水草长势每10~15天注水一次,使水位上升10~15厘米;7—8月份水深保持 米;9~10月份水深保持在 米。在养殖过程中,只通过水泵加注新水,弥补水分蒸发和渗漏,而不作水的交换。

水草种植与螺蛳投放

水草种植和螺蛳投放是维持池塘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措施。2-3月份栽种乐藻、小黄草,每亩栽种50千克(其中伊乐藻35千克、小黄草15千克);3~5月份分期播种苦草,每亩栽种苦草籽100克;在河蟹生长的夏季阶段,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每亩栽种200千克(其中金鱼藻占70%)。螺蛳投放分两批:第一批在幼蟹进塘后投放150千克/亩,第二批在5~6月投放200千克/亩。

蟹种投放与套养

蟹种的选择和投放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投放当地培育的幼蟹,规格为25~30只/千克,亩放358只,避免使用不明的幼蟹。选择优质、健康、附肢健全、规格整齐的幼蟹。蟹塘套养青虾、鳜鱼及适量花白鲢是池塘高效经济的补充。

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是确保螃蟹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动物性饲料以鲜活小杂鱼为主,辅以 、玉米、豆饼等,小杂鱼一定要新鲜,腐败变质饲料禁止入塘。投饵量根据幼蟹生长蜕壳的变化而增加,前期为蟹体重的5%,逐渐增加到10%,高温季节少喂或不喂动物性饲料。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是保障螃蟹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冬季将蟹塘池水排干,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每亩用150~200千克生石灰进行消毒,塘底在整个冬天日晒夜冻。蟹种投放后在水温达到18℃左右时彻底预防纤毛虫一次,使用药物有纤虫净再配合消毒药物。

养殖结果与效益分析

养殖结果与效益分析是评估养殖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管理,螃蟹池塘生态养殖可以实现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例如,80亩池塘共放 万只蟹种,总产河蟹4290千克,总产值 万元,青虾 千克,总产值 万元,鳜鱼 万元,其它3000元,总收入 万元。扣除成本后,利润为 万元,亩利润3297元,投入产出比为1∶ 。

螃蟹池塘生态养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养殖发发网
盱眙小龙虾养殖课程 黑鱼要什么水源养殖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