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塘养殖田螺
深水塘养殖田螺
深水塘养殖田螺是一种可行的养殖方式,但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以确保养殖的成功。以下是关于深水塘养殖田螺的一些详细信息:
1. 池塘选择与准备- 池塘条件:深水塘可以用于养殖田螺,但需要确保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底质松软且富含有机质。池塘的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没有严格的限制。
池塘深度:深水塘通常水深在1米到 米之间,这样的深度可以为田螺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池塘消毒:在放养田螺之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具体的用量可以根据池塘的面积和水深来确定。
2. 种螺选择与放养- 种螺规格:选择规格适中的种螺,一般以60只/kg至80只/kg为宜。可以选择人工养殖的成螺,也可以从产地收购野生螺。
放养时间: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每年第一批产仔之前,江南地区一般在3月中下旬为最佳时期。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应控制在130kg/亩至150kg/亩之间。如果使用的是1龄成螺,放养密度可以提高到160kg/亩至200kg/亩。
3. 饲料选择与投喂- 饲料种类:田螺的主要饲料可以是畜禽粪便,也可以是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饲料的配方可以是60%的米糠、20%的麦麸、10%的豆饼和10%的玉米粉。
- 投喂频率:种螺入池后,每隔10天至15天可以增加施入一次畜禽粪便,每次的增加施粪量约为50kg/亩至100kg/亩。在仔螺产出后,每隔2天至3天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每次的投放量为田螺总重量的2%至3%。
4. 水质管理- 水位调节:在高温季节,需要加深水位,并经常冲水,以防止水温过高。冬季则需要保持水位在10cm至15cm之间,以确保田螺的安全越冬。
- 水质调节: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cm左右,定期泼洒生石灰,以消毒、调整pH值和增加水体的含钙量。
5. 日常管理- 巡塘检查:每天进行一次巡塘,检查田螺的生长情况、饵料生物的丰欠情况及水质的肥瘦情况。
- 防逃措施:确保池塘四周的防逃设施完好,防止田螺逃逸。
6. 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田螺常见的病害主要是螺壳表面附着的藻类和固着类纤毛虫,可以通过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进行治疗。
- 药物使用:具体方法是,在换水后以一定比例泼洒高锰酸钾,第三天再泼洒异*脲酸。
7. 收捕与管理- 收捕方法:田螺的收捕可以采用捕大留小的方法,让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小螺继续留在池中饲养,并留足用于次年繁殖的种螺。
- 收捕时机: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可以在傍晚在池塘周围放置草把,第二天早晨进行捡拾;在水温较低的冬秋季节,一般进行干池捡捕。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在深水塘中成功养殖田螺,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