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

人工养殖的大田螺

2025-02-12 09:18:21 次浏览

人工养殖大田螺的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大田螺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项目。大田螺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以下是关于人工养殖大田螺的一些关键技术要点。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准备

  1. 养殖场地的选择

    • 大田螺适应性强,疾病少,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池塘都可以作为养殖场所。

    • 选择远离污染源、水质清新、水源充足的地方。

  2. 养殖场地的准备

    • 养殖池的建设:养殖池可以是土池,也可以是水泥池。商品螺池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种苗池以40平方米较好。池深70~80厘米,池底铺20厘米厚的肥土,供大田螺栖息和生活。水深保持40~50厘米。

    • 水质调节:田螺最适应的池水pH值为7~8。pH偏低时,可每平方米施生石灰 ~ 千克,隔10~15天施1次,水深保持25~30厘米。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特别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为好,水质不洁净要及时换注新水。

二、种螺的投放与选择

  1. 种螺的

    • 种螺可以从野外采集,也可以从市场上收集。选择壳色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壳口圆片盖完整的活螺作为种螺。
  2. 种螺的投放

    • 大部分地区3~11月均可以投放养殖。每平方米放养100~150个种螺,在天然水域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种螺。

    • 雌雄螺的区分:雌螺个大体圆,头部左右两侧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个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后右内弯曲,弯睡部分为生殖器。

三、饲养管理

  1. 施肥投饵

    • 施肥:养殖池先投施一些粪肥,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

    • 投饵:田螺的饵料包括青菜、米糠、蚯蚓、血粉、玉米、豆饼、鱼虾杂碎及动物下脚料。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每天上午。如果发现田螺壳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饲料不足,螺饥饿,应增加投喂量;如果田螺壳口圆片盖放缩,肉质溢出,则说明田螺缺钙,应在饲料中添加淡鱼粉、 粉。

  2. 水质调节

    • 保持池水的pH值在7~8之间。pH偏低时,可每平方米施生石灰 ~ 千克,隔10~15天施1次,水深保持25~30厘米。

    • 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特别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为好,水质不洁净要及时换注新水。

  3. 越冬管理

    • 冬季气温低,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自来水不宜养殖田螺,若无其他水源,则必须将自来水在水池中贮放2天以上再使用。

四、捕捞与上市

  • 田螺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个体可达10克以上。捕捞时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人工养殖大田螺不仅能提高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养殖发发网
对虾每年养殖时间和周期 湖南宁远养殖蚯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