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鲫鱼怎样养殖
非洲鲫鱼的养殖技术及管理要点
非洲鲫鱼,学名罗非鱼,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水产鱼类,因其肉质鲜美细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已成为世界性的养殖鱼类。以下是非洲鲫鱼的养殖技术和管理要点:
1. 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的地方建塘。池塘面积一般在2-4亩左右,形状最好为东西向长的长方形,水位应保持在2至3米以上,池塘底部的土壤厚度应为15至20厘米。有条件的养殖户应配备先进的增氧设备以及排污系统。
2. 鱼苗选择与投放选择光滑无伤、体质健壮、鱼体丰满、规格整齐、雄性率高、规格为5厘米左右的非洲鲫鱼苗。鱼苗投放前需经过5%的食盐水或5-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池塘水经试水无毒性后,按1尾/立方米水体的原则投放非洲鲫鱼苗,并适当搭配50克/尾的大头鱼40-50尾/亩和30克/尾的鲢鱼30-40尾/亩。
3. 施肥与投喂前期主要采用肥水养殖,依靠动物粪便肥塘培育生物饲料养鱼,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放100-150公斤。进入中后期养殖,则应投放全价配合罗非鱼饲料养殖,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每日投喂2次,每次投喂时间为上午9-10时和下午5-6时。
4.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水呈黄绿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溶氧3毫克/升以上。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以决定投饲和施肥的数量。发现池鱼浮头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或增氧改善水质。通常每15-20天注水1次,高温季节可根据情况增加注水次数。另外,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机(增氧机)1次,每次2-3小时,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开机时数。
5. 疾病防控非洲鲫鱼适应性较强,一般很少生病,但捕捞或运输造成的擦伤、损伤后容易被细菌感染而死亡,尤其是天气寒冷时,易得水霉病。可使用壳聚糖碘(如优力克)等促进创伤愈合,并注意加强常规消毒和市场上使用效果较好的水霉病防治药物。
6.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测量水温、气温,每周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畜粪肥150~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
7. 饵料投喂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 、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
8. 注意事项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日夜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进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和水质管理措施。同时,要做好记录,积累养殖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以上养殖技术和管理要点,可以有效提高非洲鲫鱼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