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工养殖的青蛙品种
可人工养殖的青蛙品种
青蛙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和药用动物,近年来人工养殖逐渐兴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可人工养殖的青蛙品种: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黑斑蛙又叫田鸡,是两栖纲蛙科的著名食用种类。由于人们对高蛋白动物食品的青睐,黑斑蛙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为了保护动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进行人工养殖是当务之急。
牛蛙(Rana catesbeiana)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养殖。牛蛙因其叫声如牛而得名,是世界上较大的食用蛙之一。
泰国虎纹蛙(Hoplobatrachus tigerinus)泰国虎纹蛙原产于泰国,于1996年引入中国海南。泰国虎纹蛙成年体重一般在250至450克之间,大的可达650克,是继牛蛙养殖热、美国青蛙养殖热之后的又一大热门养殖品种。
虎纹蛙(Rana tigrina)虎纹蛙是中国体型最大的蛙类之一,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在250至500克之间。因其皮肤上有深色不规则斑纹,形似虎皮,故得名。
石蛙(Odorrana schmackeri)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等,是体大肉肥的蛙类之一。石蛙体重一般在100至200克之间,大的个体可达250至300克。
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是一种集药用、食补、美容于一体的珍稀两栖动物。林蛙肉质鲜美细嫩,被誉为山珍。
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方式:
建池饲养,通常分为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蛙池的建造要因地制宜,土池较好。池边陆地杂草丛生,水中莲藕繁茂,有利于昆虫孳生繁行,天然饲料方便。水深宜在30至50厘米,池水与陆地面积各占1/2,或者水域面积可稍小一些,水面到岸边应有缓慢坡度,以便青蛙登陆。
饲养管理:
根据青蛙的发育特点,可将其分为蝌蚪、幼蛙、成蛙三个时期。
蝌蚪的饲养管理:
饲养蝌蚪开始投喂水蚤等活饵,经过3至4天后,再投喂煮熟的蛋黄、豆浆等精料。每天投喂2次,每日投喂量占体重的15%左右。经过10至20天的喂养,饲料可喂剁碎的鱼肉、动物内脏、蝇蛆、蚯蚓等,经过6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蝌蚪就变态为幼蛙。定期清除粪便和残饵及补充新水,一般1至2日加注1次。
幼蛙、成蛙的饲养管理:
饲料要求营养全价、适口,通常要求幼蛙蛋白在45%至50%之间,而成蛙为35%至40%。在投喂饲料前,对青蛙进行诱食训练。亦可用人工机械自动投饲机,使饲料不断地轻微移动,诱其进食。一般分为三批:从变态后的幼蛙到体长3厘米者,每平方米放养250只左右;体长3至5厘米者放养150至200只/m²;体长5至7厘米者放养100至150只/m²。在日常管理中要定期更换饲养池中的水质,对场内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定期给饲料中添加防病药物。在高温季节,除了遮荫,还需经常向场内洒水,增加环境湿度和降低温度。
繁殖:
种蛙可以选择捕捉野生的青蛙作种用,一般在产卵季节前一个月进行。挑选体质健壮、形态正常、发育良好、跳跃活泼的个体。在长江以北地区从5月份开始繁殖,将雌、雄青蛙按1:1或2:1放入产卵池,每平方米放养4至10对。人工催产繁殖可给雌蛙注射蛙类脑垂体(2个/
